九月中,魁北克省的滿地可市(Montreal)有數以千計省民上街抗議,反對《魁北克價值憲章》(CharterofQuebecValues)禁止魁省公務員佩戴有宗教象徵的物品,要求省長馬華(PaulineMarois)停止宗教歧視。遊行以包容和多元文化為主題,吸引伊斯蘭和錫克教社群參與,當中也包括無宗教信仰之人士。一位頭戴穆斯林(伊斯蘭教徒)花帽的男士呼籲所有宗教信徒應該為同一信念而努力:「我們全都是為了自由而來。」
引起了這次抗議行動乃因執政之「魁人黨」計劃頒布《魁北克價值憲章》,禁止公務員佩戴頭巾、猶太圓帽、面紗和顯眼的十字架等宗教象徵物品,不單引起省內外嘩然,也在加拿大其他省份產生極多迴響,因為牽涉到宗教信仰表達自由這個非常重要的議題。
該計劃適用于有宗教信仰的公僕所佩戴的面紗﹑小圓帽﹑頭巾和顯眼的十字架。它將為大量公務員帶來職業或信仰的兩難抉擇﹐包括法官﹑警察和檢察官、公共日託員工、教師和學校僱員、醫院員工、市政人員。不過,當負責計劃的廳長(BernardDrainville)被質問時,他為政府辯護說:"這計劃能在世俗化的邦族內保證平等"。然而,這樣自辯卻被不少人認為,這價值憲章不是一視同仁對待所有主要的宗教,因為皇家山(MountRoyal)公共物業上豎立的龐大十字架﹐就獲得豁免﹐而且,省議會上方的十字架同樣不受影響。根據推行計劃的廳長(BernardDrainville)的進一步透露,此舉是為了幫助保護魁北克的歷史身分,他說﹕「為了歷史﹐為了傳統文化﹐要保留那些十字架。」
為何執政之「魁人黨」政府要推動這種計劃呢?筆者的見解是有鑒于伊斯蘭背景的移民愈來愈多,他們從長遠角度看以此種政策逐步維護魁北克的獨特文化,更以此作為他們號召選民對該政黨的更大支援。我看此舉固然有政治利益可圖,不過,更深一層次是法裔魁人憂慮阿拉伯和伊斯蘭文化的逐步在魁北克的擴張,而非企圖維護天主教在該省文化的領導地位,因為那些政府領袖多數不是天主教徒、也非基督徒。
從宗教自由和平等的角度來看,《魁北克價值憲章》將會迫使穆斯林、錫克教徒和猶太人若要在政府公職上繼續工作便要放棄他們的頭飾。若根據這憲章來執行,肯定會影響到這些宗教信徒在政府或其他公職(例如公校教師)的就業機會。
對基督徒來說,以佩戴的飾物或穿著的服飾來决定那人是否在表達宗教信仰實在十分可笑。我們都有此遭遇:現今許多女士都喜歡在胸前佩戴一個十字架,若你問她是否基督徒,很大機會她會說「不」。也許,這就是那些魁北克政府領袖振振有詞的根據吧。
我認為魁北克要合理禁制的,應該是任何人不可以宗教理由把自己的面孔遮蓋,這正是現今該省愈來愈迫切要解决的問題。魁北克政府應該理直氣壯地指出:基於辨認身份和促進不同族裔的社交,每個人在公眾地方都有權看到對方的真正樣貌。試想一下,你在政府或公衆機構辦事或詢問,若你完全看不到對方的面部反應和究竟是誰,你辦事會有信心或安全感嗎?
歸根究底,若魁北克政府只因一小撮的穆斯林的服飾而胡亂立法禁制,以為此舉能討好某些選民的話,那他們將會發覺自己是引火自焚,因為此舉不單令眾多的伊斯蘭信徒反感,也同樣使許多從亞洲和非洲來的佛教徒、錫克教徒,甚至基督徒覺得魁北克政府不歡迎他們到該省定居。
不過,若該省政府真的是為了衛護他們的傳統價值觀,那就另當別論。哪有一個政府不先照顧自己國民的價值和意見呢?
魁北克政府現在計劃禁止的若確實是宗教表達這個題目,那麼,值得我們大家思考的一個問題是:法庭內的證人和民選政客若還繼續手按聖經宣誓,那算不算是違反《魁北克價值憲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