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事關心】當代奴隸與公平經濟

 

p20 1上月,一個澳洲人權組織 Walk Free Foundation 首次發表其環球「奴隸」指數。全球目前估計有三千萬人淪為「奴隸」,包括賣入娼寮、成為債奴及別無選擇的世襲奴隸,當中近半在印度,中國以 290 萬人居次。

該基金會將現代奴隸定義為「一般認知的奴隸」及「類似奴隸的行為」,包括勞役債奴、逼婚、販賣或剝削兒童和販運人口等。中國大陸之 290 萬「奴隸」來自在各經濟範疇被強迫工作的男女和童工、遭受性剝削的婦孺及家庭勞役、強迫行乞或逼婚的受害者。令人驚訝的是全球 72%「奴隸」生活在亞洲。以人口比例計,非洲毛里塔尼亞(Mauritania) 居首,近 4% 人口屬於「奴隸」,主因是世襲奴隸和童婚嚴重。巴基斯坦和印度分居第 3 第 4,中國排 84,美國排 134,英國、愛爾蘭和冰島並列最低的第 160 位。

根據歷史學家研究,形成奴隸的因素有幾種: 不公平的經濟制度(例如在中世紀的歐洲國家)、不公義的政治權勢(例如舊約時代的中東地區和羅馬帝國)、不道德的社會風俗(例如當今的印度和某些非洲國家)。

從世界文明進步而觀,奴隸制度的剿滅可算是一個重要的指標,這一點可從美國、英國、愛爾蘭和冰島列於最少奴隸人數而觀察到。直到 19 世紀歐美國家不少仍有奴隸制度,引致英國有一位福音派基督徒國會議員窮一生的精力要立法禁制一切奴隸制度,包括禁止將非洲人出賣到美洲作奴隸。這位英國基督徒國會議員韋伯富思(William Wilberforce) 基於「上帝之下 人人平等」的人權觀念與世上的黑暗勢力爭戰,不單成功取締了英聯邦國家的奴隸制度,而且為貧窮階級爭取公平和合理的生存條件,例如普遍勞工和囚犯的待遇,促進英國的經濟公平機會之改革,間接使貧窮人士在社會中有上進的機會、杜絕了因為貧窮而要賣身作奴隸。

p20 2從公平的社會經濟制度能助人改善其生活,以至減少因為貧窮而要賣身成為奴隸,這的確是崇高的理念和實踐。當今亞洲(例如印度和巴基斯坦) 和非洲絕大部份的奴隸都屬於這種。基督徒在這方面可藉著聖經了解到這一點。

舊約聖經指令以色列人不要迫使貧困的國民成為奴隸(利25:39-42),而且神要求以色列人建立公義的政府,推行仁慈、憐憫的政策和法律、禁止欺壓貧窮人士,更要考慮一些救濟他們的方法,例如 「困苦窮乏的雇工、無論是你的弟兄、或是在你城裡寄居的、你不可欺負他。要當日給他工價、不可等到日落、因為他窮苦、把心放在工價上、恐怕他因你求告耶和華、罪便歸你了。」(申命記24:14-15)「你在田間收割莊稼,若忘下一捆,不可回去再取,要留給寄居的與孤兒寡婦,這樣,耶和華你 神必在你手裡所辦的一切事上賜福與你。」(申命記24:19)

以上的經文清楚看到上帝於三千多年前已經提醒人類需要一種公義的社會關係,否則人群之間不可能有和平、社會不會和諧。神自從舊約時代已將其「兼顧公義和憐憫」的心意藉著不少屬靈偉人如先知、基督徒社會運動家及政治家,指引每個世代的基督徒要關心國家的經濟政策是否公平公正、稅收政策是否顧及貧窮人士的困境,而非只顧大財團的「合理利潤」。說到底,保護社會上無權無力的階層不被有權有勢的人剝削或欺壓,是上帝要求祂的子民做的事情,藉著憐憫人之表現去達致上帝公義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