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與中華】文明的進程 -- 基督教在中國的深化發展(七)

 

編者按:編者按:作者在前六期論述了《聖經舊約》所呈現的猶太文明﹐西方歐美的基督教文明﹐以及教會和基督徒在中國創造新文明之一部份﹐本期繼續探討。查看前文請在本刊網頁(www.GlobalTM.org) 內點擊 "昔日真理報" 後﹐再按年、月份查閱。

3、在家庭和社會中促進人性自由

GslChina中世紀的歐洲盡管是全民歸信基督教,但是文明程度卻沒有突破。在文藝復興運動開始後,尤其是馬丁路德的基督教改革之後,在天主教和基督教之間相爭導致的教會勢力的狹小真空中,人們找到了人性自由的樂園。然而,罪性也趁機發展,最終走向抵制神性的極端。

在悔改歸主之後實踐信仰的過程中,神性和人性的平衡,是基督教文明中的關鍵。筆者在《神性與人性》中,分析說明了神性前提和人性自由健康發展的重要性、神性與人性平衡的原理。

人類文明的發展是人性文明不斷被《聖經》及其信仰的神性文明更新提高的過程。人類歷史是上帝不斷教育人類和升級人類文明的過程。通過神性的啟蒙、滋養、塑造和豐富人性,讓人類文明以個人、家庭、社會和族群的形式不斷提高,發揮出上帝創造的人性潛力,成為光和鹽,驅散罪惡的黑暗勢力,榮耀上帝的聖名。

神性是烈火,或者是陽光,適當的距離能夠給人性以溫暖的美好支持供應,但是距離過近就會令人性乾渴,甚至被烤乾。神學和教義以及信仰實踐,要給人性留下足夠的空間讓神性的陽光照射進來,才能促進人性的果實生長並榮耀神性。

基督徒需要意識到,是美好的人性獻在祭壇上,成為馨香蒙上帝悅納的祭。為什麼上帝說,祂喜愛憐恤,不喜愛祭物。耶穌說獻祭之前,要首先謀求與弟兄的和睦。上帝是多麼重視人性,但太多的人只注重追求神性,並因此忽視甚至壓制了人性。另外一個極端則是,基督徒受到世俗文化的影響,對自己擁有的神性不自信,從而冷落甚至拋棄神性,導致人性的枯竭,令上帝失望和譴責。

在中國的家庭中,由於儒教和佛教的影響,家庭文化普遍壓抑人性,嚴肅過度,活潑不足,尤其是對孩子的教育和管理。由於以升學為硬指標,中國父母對孩子的培養主要是追求高分數和高智商,從而扼殺了重要的心靈活力和頭腦創造力。文明是人類心靈的美好和頭腦創造力的結晶,而不是簡單的知識學習和高智商纍積的成果。創造和提升文明的重要因素,除了真理神性信仰和倫理之外,是人的智慧,這是與智商幾乎沒有關係的概念。

文明的程度受到兩個因素的影響:聖潔的真理神性信仰和理性邏輯辯証思維文化﹔具體來講,就是基督教信仰和希臘羅馬文化。文明-文化也有優劣之分,有發展中的文明-文化和發達的文明-文化,正如國家一樣。人類文明在西方歐美文明的基礎上,還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智慧的缺乏,在基督教信仰和倫理確立後,是可以彌補的。《聖經?箴言》9:10教導說:"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 這是非常重要的開端,之後就要重視人性的自由。人性的自由主要表現在心理的自由和思維模式的自由。基督徒只有在家庭中首先實踐人性的自由並獲得成功,才能在社會中推廣。

一些加爾文主義者認為,整個社會都應該被基督教信仰所佔領,這其實是錯誤的神學觀點。社會中必須要有世俗文化的空間,以保持社會的人性自由,否則,就會回到中世紀的社會模式。然而,世俗文化的空間必須要臣服在基督教倫理的框架下,不可喧賓奪主。否則,人的罪性就會藉自由之名發作而反叛,突破上帝的命令去偷吃禁果,從而導致上帝的懲罰和人類文明墮落的苦果。

4、更新心理與思維模式

筆者在《中國基督徒的心理更新》中,詳細闡明了更新的原理和方法。更新心理能夠從根部鏟除和壓制一個人的罪性。中國人的心理人格的主要問題是膽怯與虛謊,只有用基督徒的信實與愛才能克服。中國人的心理行為的兩大問題是情緒控制頭腦和心理寄生,可以通過心理順服理性頭腦的模式,並在上帝的真理和聖靈動力的幫助下,實現克服和更新。

下面是《中國基督徒的心理更新》中的開頭與結尾的部分內容節選:

參考心理學的知識,可以將心理模型簡單分為兩個組成部分:心理人格和心理行為。下面就從這兩個方面,來反省中國文化中傳統的心理模型,並提倡通過基督教真理、倫理和聖靈的工作,來建立與基督徒生命配套的心理模型。

我個人成為基督徒後,靠著主耶穌基督的恩典,花了許多年才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心理模式,然後就開始致力於改變和更新心理,過程緩慢而漫長,但總是不斷受益良多。我還明白了一個重要的道理:真正的我,其實就是我的心理。......

聖靈和真理使我們得自由,屬於生命得自由,主要表現在心理獲得並感受到健美的自由。換而言之,心理的自由與健美,是一個生命是否得自由的標準。在真理的基礎上,公義和愛是基督徒心理模式的核心。愛和公義,既是心理內涵,也是心理行為。聖靈賦予我們永恆的愛和生命,如甘泉滋養我們的心理內涵。我們的心理有多麼寬廣,頭腦和生活就會同樣寬廣。

對於基督徒來說,信仰是在心理、靈魂和頭腦中同時運行的綜合性活動。信仰也可以被視為是始於靈魂的、對心理模式和思維模式進行系統性更新建設的過程。對於基督徒來說,信仰是在耶穌基督及其真理中的生命成長的過程。《哥林多後書》4:7說:"我們有這寶貝放在瓦器裡,要顯明這莫大的能力是出於上帝,不是出於我們。" 聖靈就是瓦器(基督徒)裡的寶貝,教會是耶穌基督的身體。也就是說,我們的心理有強大的聖靈做支撐,在基督裡的信心是我們的心理支點,而教會是我們的心理後盾。聖靈和教會,通過我們的信仰,幫助我們完成心理的更新重建。

基督徒要有意識地反省和打破自己的固有心理模式(習慣),接受聖靈和真理的更新,提升心理境界,以便讓新酒裝在新皮囊裡。基督徒們常說的 "老我",可以理解為是舊的心理模式,是罪惡勢力在生命中最後的堡壘。因此,必須要下決心將自己的舊心理模式,釘死在十字架上,然後在耶穌基督的真理和聖靈中復活,成為一個徹底新造的人。正如《加拉太書》2:20所說明的:"我已經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裡面活著﹔......"

據說,在英國倫敦的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墓地中,有一個墓碑上刻著這樣一段墓志銘:

"當我年輕的時候,我夢想改變這個世界。當我成熟以後,我發現我不能夠改變這個世界,我將目光縮短了些,決定只改變我的國家。當我進入暮年以後,我發現我不能夠改變我們的國家,我的最後願望僅僅是改變一下我的家庭,但是,這也不可能。當我現在躺在床上,行將就木時,我突然意識到:如果一開始我僅僅去改變我自己,然後,我可能改變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幫助和鼓勵下,我可能為國家做一些事情﹔然後,誰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變這個世界!"


我想說明的是,改變自己的心理模式,就能真正地改變自己,更新自己。積極拓展自己的心理模式,人生才會相應地發展。基督教信仰是對心理模式進行良性改變的最佳方式。在此基礎上,隨著基督徒人數的增多,逐漸形成健康的教會社區心理模式,並影響社會文化心理模式得到改變和更新,最後逐漸形成健康衛生的社會心理,從而提高了社會文明。人類文明的大樹,是從人心中開始發芽。

最重要的是,我們並非盲目和情緒化,而是有理性兼靈性的信心根據,因為《約翰一書》4:4 教導我們說:"小子們哪,你們是屬上帝的,並且勝了他們﹔因為那在你們裡面的,比那在世界上的更大。"

理性思維模式容易在科學的體系中發揮,因為在既定的理性思維體系中進行微觀的邏輯推理,仍然屬於模仿性的思維。但是,在非理性的心理模式,理性思維模式卻難以發揮出來,這正是許多中國知識分子的思維創造性匱乏的原因所在。也就是說,理性思維模式需要有配套的心理模式,才能夠充分發揮。通過有意識地更新心理模式,就能夠降低生活和工作中的心理模式成本,以及所導致的思維模式成本,並逐漸獲得清潔正直自由的心理模式和富有創造力的思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