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想像之中,耶穌是一位溫文爾雅的謙謙君子,滿臉祥和,從不兇神惡煞,連小孩子也喜歡親近祂。若要形容耶穌的性情,「慈愛」和「憐憫」必然是不可少的詞彙。
不錯,這是耶穌最令人心悅誠服的特質。可是卻很平面,慈愛和憐憫有時變得柔弱無力、枯燥乏味。
然而,只要仔細閱讀聖經四本福音書,讀者會看到耶穌真實的另一面,祂的剛烈、勇敢、機智和正義凛然,更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兩度獲選為全美基督徒風雲作家、當代基督教知名領袖艾傑奇(John Eldredge)所寫的《迷上麻煩的耶穌》(Beautiful Outlaw: Experiencing the Playful, Disruptive, Extravagant Personality of Jesus)被認為是他迄今一切作品中最傑出、也是最重要的一本,正是徹頭徹尾、完完全全以耶穌基督為焦點的著作。
耶穌基督只有一位,就是記載在聖經四福音書中的那一位,可是每個人心目中,耶穌的形像都不太一樣。因為各人透過聖經記述的事蹟去認識耶穌的時候,都會受困於過去的背景和現在的偏見,太多先入為主的觀念,掩蓋了耶穌本身的光芒,錯過了祂在世上很多精彩的生活片段,也無法顯露祂在當時社會所造成的強大震撼力。
艾傑奇勇於揭開宗教的迷霧,以單純的赤子之心去探討四福音有關耶穌的描述,讓活生生的耶穌呈現在讀者眼前,面對面與祂相遇,讓人重新發現耶穌的真實樣貌,溫和之中卻絕不妥協,循循善誘卻敢於直言,憐憫為懷卻又疾惡如仇。
當耶穌手執鞭子,把聖殿裡的牛羊驅趕,推翻錢商的桌子,將錢幣散落一地,讓做買賣的人落荒而逃,我們會希奇:這就是我們敬拜詩歌中的耶穌嗎?耶穌對律法主義深惡痛絕,祂毫不留情地公開指責道貌岸然、一臉神聖的法利賽人是毒蛇的種類、粉飾的墳墓,外面好看,裡面卻裝滿了死人的骨頭和一切的污穢。如此厲害的言詞竟出自一向柔和謙卑的耶穌之口。
嚴苛的律法主義的確令人窒息,當時的宗教領袖只懂死守條文的規定:安息日不可作工,卻無視病患的焦慮、傷殘的苦況、貧窮的困境。耶穌卻敢於衝破法例,向急切需要的人施予援手。祂有一種從容不迫的態度,總會停下手邊的事去照顧他人的危難,卻沒有考量所做的是否觸犯律法,會否得罪權貴,個人得失也不是祂所計較。祂的行事展現祂那源源不絕、熱情洋溢的憐憫心腸。這種作風與我們一向認為耶穌是個循規蹈矩的乖孩子,大異其趣。
耶穌願意伸手觸摸痲瘋病人、在井旁與撒瑪利亞婦人交談、與稅吏和妓女來往等種種的行徑,在當時都是惹人非議的話題,祂冒著聲名受損的風險,仍然堅持做祂認為是正確的事。因為這群被社會鄙視的邊緣人,需要格外的關懷和安慰。就像痲瘋病人已經很久沒有人近距離接觸他,他們缺乏溫暖的人際關係,比缺乏食物還要強烈。耶穌如此破格的舉動正是要滿足這些被忽略的群眾心靈裡的渴求。
在二千年前保守封建的猶太社會,耶穌肯定是個麻煩的人物,因為祂不按規矩辦事,敢於向權貴挑戰,揭露宗教領袖的醜陋與卑劣,使得當權者對祂恨之入骨,立誓要除掉祂而後快。
小孩子、女性、傷殘人士、貧苦大眾在當時的社會都被認為是無價值的、不屑一顧的弱勢社群,然而耶穌卻喜愛小孩子、重視女性、關懷病患殘障、抬舉貧窮人,祂的言行舉止無疑徹底地打亂了猶太人的社會,顛覆了世界的秩序,直接與牢不可破的傳統觀念抗衡。
因此,耶穌並不單純是一位好好先生,只具備謙遜、柔和與憐憫,若錯過了祂的敢作敢為、行事不拘泥於制度形式、處事機靈、展現公義的特質,我們算不上是真正全面的認識耶穌。
但願我們能除去傳統的桎梏,撥開宗教的光環,敞開心扉,謙卑地展開一次探索之旅,重新經歷耶穌有血有肉、剛柔並濟、帶刺卻又美麗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