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篇】懷念黃慶德先生

 

 HeadLine 1611 Act

 

黃慶德先生離開我們歸到天家已超過廿一載了﹐我於一九九五年六月三日主持他的喪禮﹐當時他是七十五歲。通常一個人去世後不到十年便多被人遺忘﹐ 主耶穌設立聖餐時說了兩次相同的話:"你們如此行﹐ 為的是記念我。" 耶穌要人記念祂﹐ 是因為知道人善忘﹐ 但我們見到仍有不少人緬懷黃先生﹐ 說明他在世的日子不枉過﹐ 活出了使人難忘的見證。

黃先生是一位西洋畫家﹐這是多人都知道的﹐他所繪的作品也甚豐富﹐尤以抽象派藝術畫為主。他家裡的牆壁上到處都掛著琳瑯滿目的油畫﹐其中不少曾在國際性的場合展覽﹐其藝術造詣超凡﹐題材亦廣泛。賞畫的人往往凝神細視﹐ 看來他們都被含蓄的意境所吸引﹐ 並引進思索﹐ 追尋人生的意義!

我認識黃先生約於一九八七年﹐當時我在某教會事奉﹐黃先生也間中被邀作講員。 後來我轉到另一間教會開荒﹐他也隨即率領兒孫等前來協助發展工作﹐這給我很大的鼓勵。 黃伯伯不但酷嗜繪畫﹐又是個談笑風生、幽默的人﹐ 我有空便開車與他出外飲茶散心。起初他說的上海廣東話我聽得一半懂﹐ 一半猜﹐ 但日子久了﹐ 彼此也就話頭醒尾地暢談起來。有次他說要到花舖買植物營養料﹐我對植物乃門外漢﹐以為種花不外按時澆澆水吧了﹐誰知他說種花需要用不同的方法;有些花需要多水、有些花需要少水、有些需要陽光、有些則要在陰暗處養植......。聽來大條道理﹐一時間不能明白過來﹐但從那時才知道他是個栽種花卉的能手。

"永神為樂" 此四字乃是他的座右銘﹐舊約有以耶和華為樂﹐新約有藉著耶穌以神為樂﹐ 但 "永神為樂" 卻找不到聖經的出處﹐ 我相信這是因為他嚮往與神同在所得的喜樂﹐ 因而說 "永神為樂"!這也符合聖經的真理﹐ 是的﹐ 一個永遠以神為樂的人無處不喜樂﹐ 因神是他萬福之泉!

喜樂使黃伯伯常面帶笑容﹐ 對人溫文禮讓﹐ 他又歡喜唱詩讚美神﹐ 往往在個人讀經後便拿出從上海帶來的一本既舊且殘的聖詩﹐ 旁若無人地獨唱起來﹐ 其中 "難捨之歌" 更是他的愛中至愛﹐他帶著極重的上海音引吭高歌: "主耶穌啊!想起了你﹐心中便覺甜蜜﹐巴不得今天就被提﹐ 與你同在一起。" 唱的時候﹐ 簡直就是見到主耶穌站在面前接受他的敬拜和歌頌!

黃伯伯於一九九四年不幸患上腸癌﹐ 按理來說﹐ 一個愛主的人理應與兒孫安享晚年﹐ 怎會罹患此絕症呢?慈愛的神又怎可讓此事發生? 但永遠以神為樂的他卻默然不語﹐ 知道神從不會作錯事﹐ 因此便無怨言地進入醫院治療。 後來他身體好轉出院﹐本該在家好好休息﹐ 不料次日他一早便參加主日聚會﹐並在會中述說神的恩典。這是多麼敬虔愛主的表現! 此事不久後﹐ 再因病情惡化入院﹐ 率於一九九五年五月三十日蒙主寵召。

黃先生的信心和行為可作後輩的榜樣﹐ 他明白身教重於言教﹐ 因此他的言行都得到兒孫的尊敬和效尤。 他與妻子相敬如賓﹐從不爭執或吵鬧。 他也顧念傳道人的生活﹐ 猶記一九九三年聖誕節﹐ 他交給我一封短簡﹐除了祝賀聖誕快樂外﹐裡面還附有愛心的現金﹐說要給師母和我買些東西吃。 短簡中秀麗的字使我想起他原是個擅長書法的人﹐ 廖廖數字中郤流露 他的深情厚意!

黃慶德先生的一生就像多姿多彩的玫瑰散發著清香:真實無偽、體恤同情、堅守真道、勤奮作事和謙卑待人﹐ 這都是聖經所說的好行為﹐ 值得我們回顧和懷念!

一位虔敬愛神的畫家憶述

曹周肖萍

畢加索(Pablo Picasso 1881-1973)是 20 世紀最重要的現代派藝術大師之一﹐他的作品充滿想象力和視覺沖擊力。今年六月至九月﹐溫哥華美術館的畢加索主題展覽以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六位女性愛人為主線﹐串起他一生中不同階段的六十餘件繪畫及雕刻作品。筆者求學時曾修讀藝術﹐渴慕欣賞大師真跡。這展覽可說是盛事﹐參觀者絡繹不絕﹐其中不乏門外漢。大師的父親是畫師﹐他年少時已習畫﹐青年時成名﹐一生戀情不斷﹐創作風格多變。神賦予各人不同的性格、成長背景和路向﹐已故抽象派油畫家黃慶德弟兄就是一位論環境不宜學畫﹐論職業不必作畫﹐論時間不能畫畫的畫家。

猶記起 1993 年早春二月的主日﹐筆者曾與黃慶德弟兄及他的家人共聚﹐我們那時是同在溫哥華宣道會福群堂崇拜的。說起來﹐黃弟兄是我唸藝術時的同門大師兄﹐然而多年來﹐得聞其名﹐未有機睹其廬山真貌﹐若不是主耶穌的帶領和安排我們都能移民前來溫哥華﹐便不會有共聚見面的機會!

黃弟兄原來是位神清氣爽﹐溫文儒雅﹐謙厚自持的長者。他原籍浙江黃岩﹐上世紀四十年代移居香港﹐與兄長在北角創辦四五六上海菜館。他童年已愛畫﹐慈母在故里是一位花卉能手﹐常以純熟的筆法﹐寫出精簡生動的畫作﹐使黃弟兄對繪畫產生了極大興趣。相信他的藝術天分遺傳自母親﹐黃弟兄在正式拜師學畫前﹐畫作已有相當功力﹐原來他在工作小息時常用一些空白的廢紙﹐或一些舊菜單的背後練習﹐沒想到店內貨倉辦公室的墻壁成了他畫作的展板。

1954 年春﹐從法國留學歸來﹐擅長抽象畫的陳士文教授前來貨倉辦公室探望黃弟兄和表兄﹐看到牆上的素描畫作﹐讚不絕口﹐黃弟兄便正式拜陳教授為師﹐學習抽象派油畫。1957 年 9 月﹐陳士文教授推薦黃弟兄入讀新亞畫院藝術專科深造﹐於 1961 年畢業。在新亞畫院修業期間﹐除陳士文老師教導外﹐復得丁衍庸先生、趙無極先生、張碧寒先生及虞君質先生等諸位名師多方指導﹐獲益均深。旅居法國巴黎的國際知名抽象油畫大師﹐年前以九十多歲高齡辭世的趙無極先生﹐其色彩感情論對黃慶德弟兄影響至深。黃弟兄之於畫畫﹐簡直是樂在其中﹐也沉迷其中﹐他的兒子們憶述其父親很多時﹐從餐館下班回家﹐通常已是深夜﹐黃弟兄卻在飯廳豎起畫架﹐作畫至天亮﹐可見他對畫畫的熱愛和投入。

一九六五年一月﹐黃弟兄假香港大會堂低座二樓舉行個人作品展覽﹐展出油畫百餘幀﹐為他帶來在藝術上應得的聲譽和地位﹐那是他努力不懈的成績展現﹐亦是自我塑鑄的生命﹐自此他開始活動於藝術界。同年四月﹐作品「巨人」獲選在巴西聖保羅雙年基金會所主辦之「國際第八屆聖保羅現代藝術展覽會」展出﹐此展覽乃世界性極重要第一流三大國際展覽會之一。而早於一九四六年﹐他的另一作品「人權」為香港大會堂博物館賞識購藏。黃弟兄自一九五五年至一九六七年﹐曾將其油畫作品﹐公開參展達數十次﹐均獲好評﹐並在參展中多次獲獎。

神不但把繪畫的恩賜賞給黃慶德弟兄﹐同時﹐更讓最寶貴的救恩臨到他。他 21 歲認識福音﹐信靠主耶穌﹐此後終生虔敬愛神。感恩的是﹐神為他預備了終生的摯愛伴侶﹐他倆在上海福音堂邂逅﹐黃太太是當時教會的司琴﹐她的兄長正是教會的牧師。黃弟兄潛心繪畫時﹐已是三名子女的父親了﹐而能專心創作﹐屢獲殊榮﹐這與他的賢內助的默默支持﹐讓黃弟兄無後顧之憂不無關係。這對夫妻數十年恩愛逾恆﹐款款情深﹐含蓄而真摯﹐旁人後輩亦感受到他倆的溫馨甜蜜。黃弟兄每星期天都帶三名子女到香港的上海禮拜堂上主日學﹐學習聖經真理﹐他的子女猶記得黃弟兄經常喜歡用毛筆抄錄聖經﹐又時而把自己的一些感想寫下來﹐他的書法﹐甚有法度而瀟灑有致。

黃慶德弟兄說他繪畫的目的就是希望能榮耀神﹐他以至誠至真的心靈來表現內在的生命﹐他對藝術的摯誠及其創作過程的體會﹐實在值得後輩借鏡。他認為畫作應具個人的風格、堅強的骨力、生動的情韻、清新的色澤、雄渾的氣魄、含蓄的深意﹐并含有詩詞的情味、音樂的旋律、人生的哲理、變化的夢境、統一的法度以及宗教的德性﹐同時必具現代的精神。他作畫時﹐先以自我幻想綜合的藝術境界﹐作為創作的第一步驟﹐當畫面表現完成時﹐即離開主觀的自我﹐以客觀批判的目光﹐來嚴格審查或改正。他對畫中的線、色、面、點的表現﹐無論巨細﹐均經縝密的思考﹐隨從當時靈感的起伏﹐表現自己的思想。

抽象畫的確不易明﹐畢加索亦被一些人士揶揄為「不加思索」。筆者唸藝術時﹐一位教授對畫的心得和體會﹐印象猶深:就是一張畫作的內容﹐不外是文學意念、哲學意念或是宗教意念。我們看畫時﹐可從這見解的角度想想畫中傳遞的訊息﹐是文學性、哲學性或宗教性?很多時候會兩者兼備﹐甚至三者并存!此外﹐亦可從畫家色彩的運用這方面來看畫﹐每位人士都各有不同顏色的喜好和感受﹐畫家色彩的運用與觀者有沒有共鳴﹐能幫助明白畫者的意念。欣賞黃慶德弟兄的抽象油畫﹐若嘗試這樣去看﹐就不難明白他要表達的訊息了﹐是文學、哲學或宗教?三者兼備?兩者并容?

黃慶德弟兄一生虔敬愛神﹐忠愛妻子﹐奉行一夫一妻﹐一生一世﹐遵行聖經教誨﹐為子孫後輩樹立榜樣:他對藝術的全然投入﹐忘我認真;他待人處事的態度及淳厚的性情﹐令人肅然起敬。明年是黃弟兄誕生 97 周年﹐筆者藉此篇幅向黃弟兄致以深深的敬意和憶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