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與中華】《新疆基督教史--兼地區簡史(9)》

 

編者按:從《新疆基督教史——兼地區簡史》中﹐細心的讀者可以看到基督教由西向東﹐最終傳播到東亞的 "足跡"﹐是對 "中國基督教史" 非常寶貴的補充。作者以嚴謹的史學論述方式附有大量詳細腳註﹐由於篇幅所限在此不得不予省略﹐需要作深度研究的讀者可去原文網址查核: 中國基督教理學協會(www.ccta2009.org/2012/08/blog-post.html)。

第一章、新疆地區歷史概況(續八)

3、新疆地區的 "蒙古時代"(公元 1130—1759 年)

(4) 葉爾羌汗國時期(公元 1514—1680 年)

[189] 1514 年(明朝正德 9 年),角逐中亞的東察合台汗國的薩伊德汗王攻佔葉爾羌,建立葉爾羌汗國,脫離東察合台汗國。後來的汗位繼承人之一,阿卜都•哈林在位 33 年,成功地將東察合台汗國並入葉爾羌汗國。之後,汗國內部紛爭不止。1635 年,汗國東部家族的阿卜杜拉汗王,起兵反叛,攻佔葉爾羌,統一了葉爾羌汗國。

1680 年(清朝康熙 19 年),在西藏達賴喇嘛的授意下,衛拉特蒙古人准噶爾部的汗王噶爾丹,率軍出征,消滅了葉爾羌汗國。[190]

(5) 准噶爾帝國時期(公元 1634—1759 年)

准噶爾帝國是草原蒙古人的最後一個帝國。

西蒙古人(准噶爾部 Dzungar、綽羅斯人 Choros、杜爾伯特人 Dorbot),自稱衛拉特人(Oirad 的意思是同盟者),突厥人稱其為卡爾梅克人(Kalmuck)、明朝稱之為瓦刺人(瓦剌人 Walas),在大約 1434—1552 年間,佔據著整個蒙古地區﹔之後,被東蒙古人(內蒙古地區的蒙古人,後稱為喀爾喀人 Khalkha, Halha[191])擊敗,向西遷徙。[192] 1620 年,與喀爾喀人決戰,戰敗後部落瓦解,大多數人在塔爾巴哈台(Tarbagatai)周圍,以及黑額爾齊斯河(Black Irtysh)、烏倫古河(Urungu)、葉密立河(Imil 是維吾爾語﹔蒙古語是:額敏河)和伊犁(Ili)河流域居住下來。[193]

[194] 15 世紀中期,是成吉思汗帝國之後的蒙古人實力最強盛的階段。瓦刺西蒙古人崛起,統一了西蒙古的四個蒙古部族,聯合了喀爾喀東蒙古,並開始進攻明朝中國,戰事不斷。1449 年,在額森•台吉可汗(Essen-taiji Khan)的帶領下,西蒙古軍隊擊敗中國的軍隊,並俘虜了明朝英宗皇帝。四年之後,額森•台吉可汗戰死,西蒙古聯盟瓦解,東西蒙古人再次火並﹔但是,他們依然能夠聯合對付明朝中國。在 16 世紀中期,主要是東蒙古人(大致是今天的內蒙古地區)與明朝爭戰。1552 年,聯合了東蒙古各部落的阿爾坦可汗(Altan Khan 1507-1583)擊敗了西蒙古的衛拉特人,統一了蒙古草原的大部分地區。這位可汗還意識到,他與明朝中國的持久戰沒有任何進展,恢復成吉思汗帝國輝煌的夢想已不可能實現。於是在 1571 年(明隆慶 5 年),他與明朝的皇帝(明穆宗朱載垕 hou)簽訂了和約,正式中止了自 13 世紀中期就開始的,蒙古人與漢族之間持續了三個多世紀的戰爭。

[195] 東部戰事停止了,阿爾坦汗王開始帶領蒙古人,從原西蒙古的地盤上(包括新疆北部、青海甘肅一帶),向南部和西南擴張,並不斷進攻西藏。然而,在西藏境內的一次喇嘛佛教的復興中,這位汗王卻皈依成為虔誠的喇嘛佛教徒。1586 年,第一座喇嘛寺廟在蒙古境內建立起來,藏傳佛教的喇嘛黃教[196] 逐漸成為蒙古國教。在東西方的歷史中,強勢民族以武力征服弱勢民族,卻被弱勢民族的精神文化所反征服,這樣例子並不少見。羅馬人被希臘文化征服,契丹人先後被漢族的佛教文化和突厥人的景教文化征服,金國女真人被漢族儒教文化征服,成吉思汗蒙古人被回鶻—契丹文明征服,女真—滿族人再次被漢族文化所征服,古茲突厥人被波斯—伊斯蘭教文化征服,都是文明衝突中的同化現象。


[197] 1635 年,在滿族人佔領北京之前 9 年,東蒙古人(即內蒙古人)與滿族王朝聯盟。但是,在對滿族人征服中國的勝利做出貢獻之後,當他們試圖恢復自己的獨立時,卻被清朝軍隊輕鬆擊潰。從此,內蒙地區安靜臣服下來,並一同加入滿族的漢化過程。這時候,西蒙古人才是滿清帝國真正的威脅。

[198] 1634 年,巴圖爾洪台吉(Ba'atur-khongtaiji)在父親喀喇忽剌(Khara Kula)的事業基礎上,正式重建西蒙古衛拉特國,或准噶爾國,包括新疆北部地區。1653 年他去世後,汗位爭奪非常激烈。大約 1676 年,他的四兒子,正在西藏拉薩的達賴喇嘛那裡接受佛教學習的噶爾丹(Galdan 1632-1697)返回准噶爾國,奪取了汗位,並迅速擴大了疆域。

[199] 1678 年,作為其屬靈導師的達賴喇嘛命令噶爾丹進入喀什噶爾,幫助伊斯蘭教的白山派(Aqtaghlik)的和卓(Khoja)家族重新統治喀什噶爾。1680 年,噶爾丹消滅了黑山派(Karataghlik)的葉兒羌王國。1681 年,征服喀什噶爾,之後佔領吐魯番和哈密等新疆地區南部和東部。1690 年春,噶爾丹在擊敗東蒙古人(即喀爾喀人)之後,佔據了從天山東部的伊犁河一直到大興安嶺西側的貝爾湖(Lake Buyr Nuur 或 Bor Nor)的廣大疆域,准噶爾蒙古帝國形成。

[200] 噶爾丹決心要重演祖先成吉思汗帝國的輝煌。1690 年,他率軍進入內蒙古地區,直逼庫倫和張家口之間的烏蘭布通地區,臨近北京。清朝康熙皇帝率軍迎戰。天主教耶穌會的宣教士為清政府建造的西式大炮威力無比,噶爾丹大敗而逃。1696 年 6 月 12 日,噶爾丹再次被康熙擊敗。1697 年,噶爾丹病死,他的侄子繼位,定首都為伊犁(今伊寧市,維語:呼勒佳,或譯作固爾扎)。

[201] 1698 年,准噶爾帝國擊敗西部的哈薩克人和吉爾吉斯人(或譯為柯爾克孜人),並成功阻擋了北方拿著毛瑟槍火器的優勢俄羅斯人。1708 年,康熙北京朝廷的勢力,利用西藏內部喇嘛教的派系政治斗爭,統戰其中一方,通過聯合提名並批准新的達賴喇嘛,擊敗敵對方,從而實現了對西藏的遠程軟控制。西蒙古人沒有容忍喇嘛佛教的精神故鄉落入異教徒的控制中,1717 年 6 月,准噶爾帝國派軍隊從新疆南部的於闐(和田)出發,翻越昆侖山,進入西藏北部的那曲地區(Nagchu),並於 12 月 2 日佔領喇嘛教 "聖城" 拉薩,洗劫 "聖殿" 布達拉宮(the Potala),屠城三日。

[202] 康熙皇帝當然無法容忍准噶爾人的挑戰及其帝國的勢力擴張。1718 年,清朝政府從四川派遣第一支遠征軍,在那曲地區戰敗。1720 年,清朝北京政府再次遠征西藏,派遣兩支軍隊,分別從四川和青海的柴達木盆地出發,大敗並驅逐准噶爾蒙古人,正式佔領西藏。同時,康熙的軍隊還在進行著另外一場與准噶爾蒙古人爭奪新疆的戰爭。1715—1720 年,康熙政府相繼佔領東疆的哈密、吐魯番和烏魯木齊(不久又失去)。期間,吐魯番的維吾爾族穆斯林起兵反抗蒙古人的統治,便利了清朝對新疆的爭奪。1724 年,准噶爾帝國與雍正清政府簽訂停戰和約。1727 年底,准噶人又出兵收復了吐魯番,導致吐魯番的維吾爾族穆斯林,逃往清朝中國境內的佛教勝地敦煌避難。

[203] 1745 年,准噶爾帝國的汗王噶爾丹策零(Galdan Tsereng)死去,帝國陷入內亂。1757 年,乾隆清朝將軍兆惠,率軍徹底擊敗准噶爾帝國,佔領了其首都呼勒佳(伊犁)。准噶爾帝國解體,准噶爾人幾乎全部被屠殺清除。自此,蒙古人統治新疆地區 600 多年(1130-1757)的歷史結束。

法國亞洲歷史學家勒內•格魯塞對此評價說,當東蒙古似乎就要復辟成吉思汗帝國的時候,正逢蒙古人全面皈依西藏喇嘛黃教的高潮,於是,"正待覺醒的蒙古精神又在喇嘛祈禱者的哞哞聲中蟄伏下去。滿族中國沒有費什麼力氣,就令這些沉溺於敬虔的僧侶式的東蒙古武士們臣服下來。" [204] 的確,阿爾坦汗王東蒙古帝國的崛起和噶爾丹汗王西蒙古帝國的興起,是藏傳喇嘛佛教全面征服蒙古人之前,成吉思汗蒙古草原文明最後的輝煌,正如高昌回鶻文明是在伊斯蘭教徹底征服維吾爾人之前,代表突厥文明所發出的最後一道耀眼的光芒。

作為蒙古人的最後一個帝國,准噶爾帝國的滅亡在世界歷史中具有重要的意義。正如勒內•格魯塞(René Grousset)在其巨著《草原帝國》中所總結的那樣:

"乾隆皇帝對伊犁河流域和喀什噶爾的吞並,標志著中國自漢朝班超時代以來的亞洲政策:即定居民族對遊牧民族的還擊,農耕地區對草原的還擊,最終取得了徹底勝利。這一過程用了18個世紀。" [205] 並且,在世界范圍內,"弓箭手再也不能主宰世界了"。[206]

 

 


 

 

[189] 本段参考厉声主编:《中国新疆历史与现状》,第57-59页。

[190] 本段参考同上,第62页。

[191] 名称参考 Edited by Robert L. Worden and Andrea Matles Savada, Mongolia: a Country Study, 第31,300页。

[192] 勒内·格鲁塞:《草原帝国》,第338-339页;田卫疆:新疆历史,第44页。

[193] 勒内·格鲁塞:《草原帝国》,第346页。

[194] 本段参考 Edited by Robert L. Worden and Andrea Matles Savada, Mongolia: a Country Study, 第31-32页;勒内·格鲁塞:《草原帝国》,第339页。

[195] 本段参考 Edited by Robert L. Worden and Andrea Matles Savada, Mongolia: a Country Study, 第32页。

[196] 勒内·格鲁塞:《草原帝国》,第361页。

[197] 同上,第 338页。

[198] 同上,第346-347页;噶尔丹的生平年代参考 Mongolia: a Country Study 第32页。

[199] 本段参考勒内·格鲁塞:《草原帝国》,第348-350页。

[200] 本段参考同上,第350-354页。

[201] 本段参考同上,第354-356页。

[202] 本段参考同上。

[203] 本段参考同上,第358-359页。

[204] 同上,第360-361页。

[205] 同上,第363页。

[206] 同上,"作者序",第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