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瑞典的普什圖人事工 (Pashtun Work in Sweden)

 

貝倫是來自阿富汗的普什圖人。他 12 歲那年,父親便過世了。之後他隨家人搬到了伊朗,日子過得十分艱苦。當他們在伊朗的租約到期後,再次搬家,這回去到了希臘。

他在希臘找不到工作,晚上只能睡在公園,每天到附近的教會領取食物。「我們到那裡領食物,會扯謊說我們是基督徒。」貝倫回憶說。

有一天,牧師流著淚對貝倫說:「我知道你並沒有說實話,你沒有接受耶穌作你個人救主。我真的很希望你認識這位愛你的神,放心把你的生命交給衪。」那個晚上,貝倫夢見血雨從天空落下來,從耶穌的手流到他的手。當他醒來時,成了一個內在更新的人,他說:「平安、喜樂充滿我,我知道自己遇見了耶穌。」

貝倫開始和教會一起發送食物,並與他人分享耶穌。後來他從清真寺聽見人們在討論要殺了他,因為他離棄伊斯蘭教,於是他的教會決定他最好到別的國家去。

今天他住在瑞典,和教會的會友一起開了一間咖啡店,人們可以在這間店裡學習瑞典語,並得到庇護、支援和關懷。為了幫助這些來自異鄉的人能擁有社交活動,貝倫還組成了一支阿富汗足球隊。

天父,讀到貝倫的見證,再一次被提醒,你深愛穆斯林,親自向他們顯現,要拯救他們。也謝謝你,各地都有屬神的人,順從你的教導,代表你去關心有需要的人,使這些孤苦無依靠的人,有人去照顧他們,供應他們食物。我們懇求有更多教會積極投入這樣的事工,乃是神所喜悅的。為貝倫和他的教會禱告,能接觸更多在這個城鎮的穆斯林。奉主名求,阿們。

「在乾旱疲乏無水之地、我渴想你、我的心切慕你。」詩63:1

乾旱之地──希伯來文 tsiyah 在聖經用過 16 次,都是描寫龜裂的曠野。大衛是在乾燥不毛之地,覺悟到那正是他的心靈寫照,他感到極度乾旱、渴慕耶和華。

整本聖經中,曠野一直強烈象徵神的同在:主耶穌被聖靈領去曠野;以色列人在曠野漂流 40 年;十誡在曠野頒佈。

為什麼曠野如此強烈顯示是神居住的地方?這和「饑渴」的態度有關。今天,我們浸淫在富足的物資中,世界宣稱能滿足我們所有需要;我們被激勵要把眼光專注在時間和金錢上,這種文化把我們推離神的國度,因為在神國中我們應該時刻都是饑渴的,主耶穌說的是:「饑渴慕義的人有福了!」

神必須把我們趕到曠野,我們才有機會覺悟到自己多麼乾渴;神需要重新塑造我們的環境,我們真正的乾渴才能浮現出來。當我們終於發現自己的心井多麼乾涸,才會跟大衛一同呼叫:「主啊!我渴想你。」除非我們經歷這種乾渴,否則不會曉得永生之泉何等甘甜。沒有人能以滿足的態度來到神面前,只有乾燥龜裂的嘴唇、疲憊漂泊的心,才是能在曠野找到神的惟一條件。

本期每日讀經靈修,內容採用自

TODAY'S WORD 2009, A Devotional based on the Greek and Hebrew texts Written by A.J.Moen, Ph.D 可上網訂閱 www.atgodstable.com

〝萬民福音使團應允轉載,非經許可,不得自行翻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