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修瑣記】美中不足

 

"靠您有力量,心中想往錫安大道的,這人便為有福。"(詩84:5)

一代英才烏西雅駕崩前,神在約坦身上顯明心意——使他作猶大王。其父心高氣傲﹐拒絕勸阻,擅敢燒香﹐惹動神怒,以致因忽發大痲瘋﹐被隔離直到壽終,因此,約坦便繼承王位。這位年輕人自幼目睹父王鼎盛時的敬虔及神帶給國家的祝福,繼位後便仿效父王早先的樣式﹐敬虔行事,但不像其父擅敢入殿。他建耶和華殿的上門(代下27:3),他在軍事、建造方面也很興旺(4),戰勝了亞們人﹐獲得他們三年的進貢(5)﹔他行為正直﹐遵守正道﹐得神喜悅,以致國勢日漸強盛(6)。但遺憾的是,他沒廢去邱壇,致使百姓仍可隨意獻祭、燒香。

與約坦相比,我們也常有不入耶和華殿的時候,但性質不同:他是以父為戒,不敢如其父那般違背神、妄自進殿行使祭司權力,而我們來教會敬拜神是本分,我們卻習以為常地不盡此本分。其實這也是我們人生的缺憾,它取決於我們對神的態度!我們若因種種理由而不敬拜、不服侍、疏於聚會,便成挂名基督徒了。因私慾會使我們落入靈裡昏暗、自我中心的生活模式中,以至患難臨到便對神發出怨恨、苦毒。我們總以為:神愛人﹐神要聽人禱告﹐神要保護搭救處於患難之人,神怎可如此懲罰人﹐使人經歷如此災難?但是,若我們不在神家過正常的基督徒生活,靈命僅停在嬰孩層面,怎可明白神心意﹐蒙神祝福?不明神旨的基督徒常會自以為公正地懷疑神的公義和慈愛!我們作為受造者,豈能完全了解創造者的目的?豈可高傲地向創造者發質問?若存著謙卑受教之心求神憐憫,神必會賜恩、光照我們,因 "神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雅4:6)。我們若甘心努力照著聖經生活,便會明白神的心意越來越多,再也不敢抱怨神了。

人類始祖帶來的原罪決定了我們是當滅亡的,災難也是人當受的。不過因神滿有恩典,人才有機會悔改,但祂因愛世人而賜人自由意志﹐我們卻常濫用自由意志,隨從罪惡﹐與神對立。人有機會認識主乃是恩典,並非理所當然。人的生、死、壽數在神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靈魂的去處,及人當如何為神而活。作為末世蒙恩之人,我們理當體貼神愛靈魂之心意,與神同工、搶救靈魂,而非一邊渾渾噩噩地追隨己慾﹐一邊質疑神。其實我們被造者都將受主審判,若卑微地明察自己的受造地位,就不敢隨便質疑神了。

信徒生活應該是離不開禱告的。禱告除了讚美神的大能﹐述說神的慈愛、信實和公義外,還應有悔改。不如意之事會使我們向神禱告、求改變,這是我們的權力和福氣,但不可輕忽的是,若因得罪神而我們的生活出現不如意,我們便須藉禱告向神回轉,而不是隨意質問神!神樂意施恩,卻不縱容、溺愛。人若放縱﹐偏行己路,必自食其果﹐經歷苦難。但人若轉念認罪﹐甘心降服,神也必開路。求主使我們常反思:挫敗、苦楚及傷痛帶來的是苦毒、惱怒神,還是更深的反省與自卑?神巴望我們時刻儆醒,使自己知道在何事上得罪了祂,以便少走彎路,不做美中不足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