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愛世人(約翰福音第三章)
主耶穌與尼哥底母談及「重生之道」,中心思想是:「耶穌回答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人若不重生,就不能見上帝的國』」(3節),而這重生的過程,乃是從水(有人指是「上帝的道」、或「潔淨」,或「洗禮」,但從聖靈生才是重點)和聖靈生。並舉出摩西在舊約歷史中的一項神蹟(民廿一章)。最後,將福音的主旨濃縮為:「上帝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16節) 「信」這字在《聖經》中不單指人在理智上對上帝愛世人﹐人犯了罪不能自救﹐必需靠主耶穌寶血才得救的承認﹔並且「信」祂的降生、祂的受死、祂的復活,信祂的教導又一生一世遵行。
永遠不渴(約翰福音第四章1至30節)
主耶穌向撒瑪利亞婦人作個人佈道。祂的開場白是:「請你給我水喝」(7節)。這一問,打破了猶太人與撒瑪利亞人的界限和性別的界限(9節),也不受環境的干擾(8節)。從雅各井的水,主耶穌談到活水。耶穌說:「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裡頭成為泉源,直湧到永生」(14節)。主耶穌所說的活水是甚麼?有人說是寶血(參亞13:1),有人說是救恩(參賽12:3)﹔但使徒約翰在聖靈感動之下說是聖靈(約7:38, 39)。而這活水的特點是湧流的、內在的、永遠的、使人滿足的。這是上帝賜給每一個信祂的人特別的福祉。婦人領受之後,立即往下城裡去與眾人分享(28-30節)。
真正敬拜(約翰福音節第四章31至54節)
主耶穌與撒瑪利亞婦人從「活水之道」,談到「敬拜之道」(21-26節)﹔主耶穌的教導是心靈和誠實的敬拜:(一) 真正的敬拜—「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靈和誠實拜祂」(23節)。(二) 蒙悅納的敬拜—「因為父要(或譯找尋)這樣的人拜祂」(23節)。(三) 合理的敬拜—「上帝是靈,所以拜祂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祂」(24節)。心靈的敬拜應該是安靜的、謙卑的、虔誠的、靈活的。誠實的敬拜應該是無偽的、專一的、聖潔的、正直的。「這其間﹐門徒對耶穌說:『拉比,請吃。』......耶穌說:『我的食物,就是遵行差我來者的旨意,作成祂的工』」(31, 34節)。主耶穌乃在說出,趕緊作成上帝的工比食物的飽足(8節)更重要。
三十八年(約翰福音第五章1至29節)
「在耶路撒冷,靠近羊門有一個池子,希伯來話叫作畢士大,旁邊有五個廊子,裡面躺著瞎眼的、瘸腿的、血氣枯乾的、許多病人」(2, 3節)。「羊門」是耶路撒冷城牆靠近聖殿的一個大門(尼3:1),乃因為獻祭的羊群由此門進入聖殿。在畢士大池旁擠滿了患奇難雜症的病人,竟有一個等醫治等了半生(三十八年)的病人。在這個被主耶穌醫治的神蹟中,我們可以看到:(一) 醫生找病人(6節):主耶穌到處找尋心靈與肉體需要醫治的人。(二) 未求先答應(8節):主耶穌未等他開口求醫治就說:「起來,拿你的褥子走罷!」(三) 除病與加力:躺了三十八年,醫治好了不需要做物理治療(一笑)。(四) 罪也得赦免了(14節)。
聖經見証(約翰福音第五章30至47節)
主耶穌說:「你們查考《聖經》,因你們以為內中有永生,給我作見証的就是這經。然而你們不肯到我這裡來得生命」(39, 40節)。《舊約聖經》都是為主耶穌作見証寫的,猶太人世世代代查考《聖經》,將之讀得滾瓜爛熟,卻看不見基督就是那永生之道,因此得不著祂的生命,甚麼時候他們肯接受就必得重生。「我奉我父的名來,你們並不接待我,若有別人(指「假基督」,可13:6,21)奉自己的名來,你們倒要接待他」(43節)。《聖經》的目的,是要人認識上帝和祂救贖的計劃,這計劃已經在主耶穌身上實現了,可惜他們還是不信。我們身為基督徒當引以為鑑,不但要熟讀《聖經》,並要從中找尋「永生之道」。
生命的糧(約翰福音第六章1至40節)
主耶穌在(24至40)這段經文中,說出祂肺腑之言。(一) 「不要為那必壞的食物勞力,要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勞力,就是人子要賜給你們的」(27節),正是「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上帝口裡所出的一切話」(太4:4)。(二) 「信上帝所差來的,這就是作上帝的工」(29節),若要為主作工,首先要完全接受耶穌和祂的教導。(三) 「耶穌說:『我就是生命的糧,到我這裡來的,必定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35節),人需要糧食,人更需要基督﹔肉身的糧食供應肉身,生命的糧供給並維持永遠的生命。「到我這裡來」與「信我的」意義相同,「不餓」、「不渴」是得著主耶穌(生命的糧)的雙重果效。
吃肉喝血(約翰福音第六章41至71節)
當主耶穌說出:「我的肉真是可吃的,我的血真是可喝的,吃我肉喝我血的人,常在我裡面,我也常在他裡面」(55, 56節)之時,「他的門徒中有好些人聽見了,就說『這話甚難,誰能聽呢』」(60節),甚至,「從此他門徒中多有退去的,不再和祂同行」(66節)。主耶穌表明了一個重點:信徒常住在祂裡面,祂也常住在信徒裡面,凡接受主的替死代贖的,就住在祂裡面,主也住在我們裡面,生命之間,息息相關。凡沒有真正承受主的死,吃主的肉喝主血,就不是主的門徒。但願我們也像彼得如此對主說:「主啊!你有永生之道,我們還歸從誰呢?我們已經信了,又知道你是上帝的聖者」(68, 69節)。
主與弟兄(約翰福音第七章1至24節)
「耶穌說了這話,仍舊住在加利利,但祂弟兄上去以後,祂也上去過節,不是明去,似乎是暗去的。正在節期,猶太人尋找耶穌說:『祂這在哪裡?』眾人為祂紛紛議論。有的說:『祂是好人』﹔有的說:『不然,祂是迷惑眾人的。』」(9-12節)耶穌本來和家人、弟兄上京過節,只因為天父的時間尚未到,因此祂用另一條不為人所知的路前往(暗去)。無論如何,猶太人總是留意祂的行縱,免得祂在節期中成為中心人物(此時仍未到想要殺害祂)。在談論中,有人說祂是好人﹐有人說祂是迷惑眾人的,對於主耶穌,他們都不求甚解。對未信者而言,你知道祂是誰嗎?我們身為基督徒,真正認識主耶穌而又活出祂的樣式了嗎?
要受聖靈(約翰福音第七章25至52節)
「節期的末日,就是最大之日。耶穌站著高聲說:『人若渴了,可以到我這裡來喝。信我的人,就如經上所說,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37-38節)每逢住棚節,從第一日到第七日,每日早晨有一位祭司用可盛二品脫半水的金瓶,從西羅亞池取水到聖殿舉行澆水禮,以記念以色列人在曠野時上帝吩咐磐石出水,又祈求來年賜雨水,更祈求上帝在彌賽亞的日子澆下聖靈。因此,約翰說:「耶穌這話是指著信祂之人,要受聖靈說的。那時還沒有賜下聖靈來,因為耶穌尚未得著榮耀。」(39節)因此,「信我的人......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就是接受主的人,心中有聖靈的同在和豐富的供應,這是信主的人無限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