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舞台彷似迷離世界 -- 馬如茵醫生藉話劇經歷生命故事

 

「只要努力,便會得到。」這是許多人的人生哲學。馬如茵回顧她的成長經歷時,也曾經對此深信不疑。

馬醫生、丈夫、兒子及母親

兩歲隨父母從香港移民至溫哥華,在適應異地生活初期,馬如茵的家庭也有不少的掙扎與困難,但也總算安頓下來。可惜好景不常,六歲那年,媽媽確診胃癌,需要接受治療,更不幸的是,在動手術前一個星期,遇到嚴重車禍,傷及腰骨,但胃癌情況緊急,手術不容推遲,只好在身體受創下依期進行。如茵的父母此時正面臨婚姻破裂,讓處境有如雪上加霜,更為窘迫。

在母親休養期間,六歲的如茵幸得兩位姨姨照顧,同時,又有基督徒朋友的幫助,邀請媽媽和她到教會聚會,媽媽此時決志信主,她也在教會中漸漸成長。

小時候的如茵很喜歡表演,唸幼兒院時,她被選中在聖誕劇裡飾演小天使,扮相既可愛又漂亮,意想不到的是,從此讓她對舞台的演出深深著迷。

在成長階段,她的興趣既多且廣,曾接受中國舞、芭蕾舞、鋼琴、小提琴的訓練,甚至跟媽媽學古箏,還要學游泳、修讀中文班等。她的努力和堅毅,讓她在各種不同類型的比賽中,屢次獲獎。所得的獎杯和獎狀,多至家裡幾個櫃子也容納不下。因此她一直認為:只要憑著努力,便會得到她想要的成績。

小學和中學都經常參與話劇,也有很多正式的表演機會。熱愛舞台劇的她,曾經想過中學畢業之後,從事專業演員的工作,回港投考電視台藝員訓練班。

可是,災禍又再次來臨,十二班那年,媽媽被車撞倒受傷,需要卧床一年,因此打消了回港的計劃,也放棄了去東岸唸醫學院的機會。在這段時間,她一個人負起照料母親的責任,也要兼顧所有家務,幸虧她素來讀書成績優異,加上努力不懈,得以順利進入卑詩大學,選讀藥劑學系。媽媽也日漸康復,為了回饋神的深恩,媽媽更決定到加拿大克里威廉神學院修讀,與女兒一起上學去。

馬醫生(右一)參選2008華裔小姐

2008 年從藥劑系畢業,開始就業。她的一位教授提名她參加溫哥華華裔小姐選舉,心想這不失為一個學習的機會,而且可以接受多方面演藝培訓,於是毅然參選。進入十強之後,她在各方面都努力做到最好,也很積極練習才藝表演中國舞,甚至弄得腳上瘀傷纍纍。可是竟然落選,讓她大失所望,她一直認為只要努力,便會達到目標的信念,頓時瓦解,對她而言,實在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失落了好一段時間,直至媽媽帶她去欣賞泉源劇社演出的一齣話劇《追》。認識了劇社的傳道李陳嫣薇牧師,又再度燃起她對演藝的熱忱,在卑詩大學攻讀醫學院時期,不但在課業上加倍用功,為要通過執業醫生的考核,同時亦積極參與該劇社的排練和演出。

馬醫生、沈安麟舞台演出

十年以來,她曾多次演出劇社製作的話劇,扮演的角色多樣化,有飾演女兒、妻子、母親等角色,透過演繹不同的人生階段,體察別人的際遇和感受,豐富了自己的生命,可說是與劇社一同成長。

她之所以熱愛話劇,因為她深深覺得話劇是一種另類語言,可以深入接觸人的內心,讓人產生共鳴,觀眾與劇中人同喜同悲,引發人對生命作更深入的思考。

在她年輕的生命裡,雖然認真勤奮,贏過無數獎項,也取得專業藥劑師和醫生資格,卻曾遇過不少挫折。經過多年的努力,如茵终於成為醫生,可是去年一次交通意外受傷,不得不暫時放下醫生職務。讓她領悟:凡事掌握在上帝手裡,並非單靠一己努力,便可達到目標。

如今的她,心中只有一個理想,就是做上帝喜悅她做的事。正如她為泉源劇社即將演出的一套歌舞劇《迷離戀曲》裡主人翁的經歷,也使人感到人生有許多事情,就如意外和疾病,都不是由自己操控,唯有謙卑來到創造主面前,欣然接受祂為我們人生設計的藍圖,按著祂的心意走人生的路,才是最尚好的選擇。

泉源劇社主辦及製作的歌舞劇《迷離戀曲》將於六月廿四日在溫哥華演出兩場,詳情及購票請參閱本報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