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和華名譯史】「耶和華」名字翻譯小史(14)

 

Translate

 

 

1522 Luther Bible

1517 年十月三十日萬聖節,德國馬丁路德 Martin Luther 三十三歲,首先發難,在其 Wittenberg 教會 Castle Church 的大門釘上他著名的【九十五條論綱反對贖罪卷】(Ninty-five Theses Against Indulgences),使【更正運動】迅速升溫成為【抗議徒更正運動】Protestant Reformation Movement,一發不可收拾,席捲歐陸,各國紛紛自立門戶,與羅馬教廷決裂。

1522 年,馬丁路德完成德文【新約】譯本。1534 年,出版新【舊約】譯本Luther Bible (LUO)。可惜,馬丁路德跟 Wycliffe 一樣,只是翻譯錯漏的拉丁【武加大譯本】,以訛傳訛,只把神的名字由拉丁的 Donimus 『主』譯為德語的 Herr/Herrn(主)而已。因此,他的譯本也沒有神 YHWH 的名字。

1525 Tyndale Bible

英國教士丁道爾(威廉·廷代爾 William Tyndale)(1494-1536),畢業牛津,進修劍橋神學院,精通希臘,希伯來,拉丁,西班牙,荷蘭,意,德,英等七國語言。1521 年,他在公眾地方傳道,受到英國教會的喝停,他駁斥對方說:『神若讓我活下去的話,在不久之將來,我將會使一個耕田的小孩都比你更熟識聖經。』他說這話,是立志把聖經英譯,讓大人小孩都能清楚讀到神的話。他這個宏願,無形中讓人與神直接溝通,便罷免了羅馬天主教士的特權,難怪羅馬天主教視之為大逆不道。

1522 年,丁道爾得到馬丁路德【新約】德文譯本,同年,他老師 Desiderius Erasmus of Rotterdam (1466–1536) 亦出版第三修訂本的希臘文【新約】,此古卷比【武加大譯本】採用的更古老,更權威。丁道爾開始英譯【新約】,但他比馬丁路德更有洞見, 他併棄錯漏的拉丁【武加大譯本】,是第一個直接翻譯希臘【新約】和希伯來【舊約】原文的英譯者。

丁道爾從希伯來【舊約】原文看到神的『私名』personal name 為 Iehouah。他在譯本注釋清楚鄭重地宣布:『Iehouah 是神的名字,其他譯本所有的  LORD,其實在希伯來原文是 Iehouah。』 他的譯本終於平反了神的名,破鏡重圓,耶威的名字再一次放回聖經裡,千多年的茅塞頓開。

正直亨利八世(1509 – 1547)時代,丁道爾首先往倫敦主教申請英譯許可,可惜得不到英國教會的支持。起初他還躲在英國工作,但翻譯的消息終於洩漏,生命有了危險,唯有自我流亡到歐陸繼續他的翻譯使命。1525 年,丁道爾在德國科隆 Cologne 初步完成了【新約】翻譯,但行踪被人出賣,逃亡到沃爾姆斯 Worms,1526 年出版了【新約】英譯本,1534 和 1536 年,他親自修訂,兩次再版。 1530 年,丁道爾躲在荷蘭安特衛普 Antwerp,出版了【摩西五經】Pentateuch,1534 年出版【創世紀】等。此外,他亦完成了【約拿書】,【約書亞記】,【士師記】,【撒母耳記上下】,【列王紀上下】,【歷代誌上下】等,接近大半【舊約】的翻譯。

丁道爾出版的譯本,亦節錄了馬丁路德的評註,把更正運動的神學理念引進英國,標榜【五個依靠】,依靠聖經,依靠信心,依靠恩典,依靠基督,依靠神最高榮耀。正面挑戰羅馬天主教的:依靠神父,依靠贖罪卷,依靠行為,依靠拜聖人偶像,依靠教宗為最高等。

丁道爾的譯本裡有一些字眼是支持這【五個依靠】,直接挑戰羅馬天主教的權益,例如希臘文的 ekklesia,羅馬天主教譯作『教會 church』,丁道爾則譯成『會眾 congregation』。『教會 church』,是羅馬天主教權力結構的單位,馬丁路德和丁道爾把它譯成『會眾 congregation』,便相等於還政於民,只要有人聚會,會眾便是教會,權威來自信眾不是機構,挑戰羅馬天主教以教會機構為權力中心的架構。

此外,希臘文的 πρεσβύτερος (presbuteros) ,羅馬天主教譯作『神父 priest』,丁道爾卻譯作『 長老 elder』。天主教凸顯『神父 priest』的身份,高高在上,享有特權,作為神與人的中保,聽人告解,赦免人罪,但丁道爾把它譯成『 長老 elder』後,便與會眾看齊,一視同仁,等於每人都是祭司,可以直接與神建立關係,公開挑戰羅馬天主教神職人員的權威。

羅馬天主教的 『贖罪 do penance』 和『積德 charity』,丁道爾譯作, 『悔改 repent』和『愛心 love』。那時羅馬天主教會販賣『贖罪卷』作為積德,謀取暴利,把『贖罪 do penance』 譯作『悔改 repent』,是高舉『因信得救』,反對教會販賣救恩。

那時英皇亨利八世的首相 Thomas More 是反對更正運動的死硬派,認為丁道爾和馬丁路德的神學是大逆不道。他們的譯本不獲國皇和主教的接納,只得偷運回國,雖然是禁書,卻燒之不盡,洛陽紙貴,廣受歡迎。不幸,丁道爾未及完成整本聖經出版,便於 1535 年五月二十一被朋友出賣入獄。Thomas More  亦自身難保,他對羅馬教宗忠心耿耿,反對英國教會脫離羅馬天主教,卻又因為反對亨利八世再婚,1535 年七月六日被判叛國而斬首。翌年,1536 年十月六日丁道爾拒絕變節,被絞死燒屍在比利時的 Vilvoorde 城市。他死前開聲禱告,最後的一句話:『神啊!請打開英皇的眼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