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與中華】《新疆基督教史--兼地區簡史(29)》

 

編者按:從《新疆基督教史——兼地區簡史》中﹐細心的讀者可以看到基督教由西向東﹐最終傳播到東亞的 "足跡"﹐是對 "中國基督教史" 非常寶貴的補充。作者以嚴謹的史學論述方式附有大量詳細腳註﹐由於篇幅所限在此不得不予省略﹐需要作深度研究的讀者可去原文網址查核: 中國基督教理學協會(www.ccta2009.org/2012/08/blog-post.html)。

2、西突厥汗國—中國唐朝—葛邏祿•吐蕃時期(公元552-751-840年)的新疆景教

根據第一章內容可知,公元 565 年,西突厥汗國(552-630)與波斯薩珊王朝聯合,南北夾擊嚈噠汗國,嚈噠國滅亡。之後,西突厥汗王葉護(Yabghu)室點密(Istami)於公元 567 年派遣使者前往康士坦丁堡,與拜佔庭(東羅馬)的國王查士丁二世(Justin II)聯盟,從南北共同夾擊位於兩國中間的波斯帝國。[76] 大約在公元 597 年,波斯薩珊國王巴赫爾(Bahram)向西突厥投降,西突厥佔據了大片波斯的領土。[77] 此時,西突厥版圖廣闊,東至阿爾泰山—哈密綠洲[78],西至咸海和波斯,與波斯的分界線是在阿姆河(Oxus, Amu Darya)和馬魯河(Merv River)之間,以及興都庫什山(Hindu Kush)以北的 "吐火羅" 地區。[79] 也就是說,今天的整個新疆地區都包含在其中。

西突厥此時的宗教主要是薩滿教,[80] 但是,嚈噠人的火祆教(瑣羅亞斯德教)和景教也開始在西突厥人當中傳播。[81] 或者說,西突厥人當中本來就有信奉景教的,因為拜佔庭的使節們發現這些西突厥人 "崇拜火、空氣和水",這看起來有濃重的火祆教成分﹔"有巫師給他們預言未來",這是突厥—蒙古人的傳統薩滿教﹔更有意思的是,"但他們只崇拜唯一的天地創造者,尊稱他為上帝,並向他祭獻馬、牛和羊"。[82] 這似乎有濃郁的古猶太教色彩。但是,法國歷史學家勒內•格魯塞(Rene Grousset)認為,這是在崇拜突厥人的神 "騰格里"。[83] 盡管有其它宗教的競爭,景教在新疆地區的傳播並沒有因為汗國的更換而中止。

公元 630 年,唐太宗擊敗東突厥,俘虜了其汗王頡利(Hie-li)。[84] 同年,西突厥汗國內亂而崩潰,餘部於公元 642 年左右被唐太宗的將領郭孝恪擊敗。[85] 前面提到過,由於唐太宗的開明態度,景教於公元 635 年正式傳入長安,受到唐王朝的支持。因此,我們有理由推測,當唐朝開始成為亞洲高原的霸主時,在公元 642—750 年這 100 多年中,新疆地區的景教傳播無疑會受到唐朝宗教政策的保護和鼓勵,盡管唐朝更支持佛教。雖然後來唐朝對中亞的控制逐漸衰弱,但是對新疆地區的駐軍控制一直持續到公元 790 年(唐貞元六年)。[86] 下面的証據說明了景教在當時新疆地區的規模。

"公元 781 年,景教的總主教提摩太一世(公元778-823年)寫信給馬羅尼惕(Maronites)時說:'突厥國王偕幾乎所有他的國內(的居民),放棄了古昔的偶像教,成了基督徒。他致書我們請求在其國境內建立大主教。我們這樣做了。'" [87] 這裡提到的放棄傳統的偶像教,應該是指當地從月氏人的貴霜王朝就開始興盛的佛教。這裡,國王是怎樣接受景教的,宣教士是誰,情況不詳。但是,這種國王皈依,全民跟隨的宗教替換,在古代尤其是遊牧民族當中是常見的,就好比那些歐洲的遊牧民族皈依基督教的情形(例如,法國,還有俄羅斯)。

根據上一章中介紹的歷史可以知道,西突厥汗國已經於公元 630 年分裂為二(努失畢國和咄陸國)。之後在西突厥的領土上,形成多個突厥汗國。提摩太信中所說的突厥國王,應該是指天山以北的某個突厥汗國,因為天山以南尚未突厥化,或者是帕米爾高原以西的西突厥汗國遺留勢力控制的地區,即原貴霜王國的地盤范圍。根據伊斯蘭教的史料,公元 9-10 世紀的時候,天山北部—伊犁河流域(今新疆西北部和吉爾吉斯境內)主要有三個突厥語民族:古茲(Ghuzz, Seljuks)、葛邏祿(Qarlug)和托古茲古茲(Toghuzghuz),根據有關資料証明,古茲(土耳其和土庫曼人的祖先)是一個基督徒部落﹔其中一位著名的古茲人首領塞爾柱(塞爾柱古茲人後來遷移到小亞細亞,成為土耳其人的前身),他的兒子就是景教徒。[88] 後面我們還會說明,生活在伊犁河流域的葛邏祿人也主要是信奉景教的。根據上一章的內容可知,這些突厥部落就是那些趕走月氏人、從蒙古草原上向西遷移的、在公元前一世紀就將新疆地區北部突厥化的匈奴人的後代。

1954 年,在今吉爾吉斯國的首都比什凱克以東的阿克伯申附近,發現一座 8 世紀的基督教堂,是敘利亞大圓頂和中亞圍牆的建筑風格,以及一塊基督徒墓地。[89] 這裡離現在的新疆西部邊境已經很近了。當時,這個地區和今新疆同屬於突厥各部落的地盤,都在新疆—吉爾吉斯草原上。同時,這裡的景教並不是孤立的,因為景教的第二十任主教撒里巴薩察(Salibazacha 或 Sliwazkha 714-728)在位時,曾經在撒馬爾罕(今烏茲別克斯坦境內)建立了大主教區。[90]

那麼,這些突厥民族是什麼時候開始信奉景教的呢?根據已有的歷史資料可知,公元 893 年,索格底安那(粟特)地區的當地伊朗人所建立的伊斯蘭教遜尼派的薩曼王朝,外交上效忠於阿拉伯的哈里發,曾經向東北方向進軍,攻擊了塔拉斯的突厥人(Talas 位於今吉爾吉斯境內天山西段區的恆羅斯河上游),將城裡的基督徒教堂變成一座清真寺,並勝利班師回朝。[91] 盡管在 8-9 世紀時中亞景教的傳播中心是撒馬爾罕,[92] 但景教勢力已經覆蓋新疆地區。伊犁河流域—伊塞克湖—巴爾喀什湖地區,即新疆西北部和吉爾吉斯境內,無疑構成了景教在突厥人當中的勢力範圍。因此,我們可以將公元 781 年,即景教的總主教提摩太在突厥王國中建立大主教區開始,視為這些新疆—吉爾吉斯草原上突厥民族和當地的印歐民族(可能主要是烏孫人和一部分月氏人)皈依景教的比較確切的年代。

中國西域歷史學家馮承鈞(1887-1946)認為,景教的傳播路線應該是絲綢之路,經大夏、蔥嶺、喀什以及和田,與唐玄奘回到長安的路線一致。[93] 這種推測是合理的,但不僅限於馮承鈞所認定的阿姆河以南,並且根據第一章可知,阿姆河北岸地區也屬於大夏(吐火羅)地區。景教能夠在阿姆河北岸的撒馬爾罕建立教會宣教中心,以及更北方的突厥民族信仰景教,說明了景教宣教士們應該是沿著絲綢之路南線的南道,北上越過阿姆大河,進入河中—索格底安那地區,然後沿著北道繼續,越過錫爾大河—納倫河—費爾干納盆地,就進入了伊塞克湖—伊犁河流域—巴爾喀什湖地區,即古代烏孫人的地盤,唐朝時突厥人葛邏祿汗國的領域。在緒論和第一章中已經提到過,這條絲綢之路南線的北道,是甘肅大月氏人向西逃亡然後南下的路線。東漢的使者張騫和唐朝的唐玄奘,也是沿著這條路線南下越過阿姆河,進入阿富汗地區﹔返回長安走的則是絲綢之路南線的南道,即蔥嶺—喀什—和田的塔里木盆地的南緣路線。

此外,提摩太總主教曾於公元 795/798 年,寫信給在埃蘭(今伊朗西南部,《聖經》中的以攔)的好朋友拉班(意思是神甫或修士[94])薛爾吉斯(Raban Sergius of Elam)信中說,他已經為突厥人任命了一名主教,並準備為吐蕃(今西藏)人也任命一名。[95] 原文的內容是:"如今,聖靈已經將突厥人的一座城市分別為聖了,我們正準備要將西藏人地盤上的一座城市,也分別為聖。"[96]

但是,為什麼景教能夠在吐蕃設立主教呢?這座城市具體在哪裡呢?中國古代的歷史學家間接地為我們提供了証據。眾所周知,吐蕃國是塔里木盆地(南疆)的南鄰,曾經在公元 665 年侵入南疆塔里木盆地(從昆侖山中段和西段之間的克里雅山口 Keliya Pass 可以直接進入於闐地區的今於田縣),佔領喀喇沙爾(今焉耆)、庫車、於闐和喀什噶爾四個重鎮,公元 692 和 694 年才被唐朝武則天的軍隊奪回。[97] 但是,公元 700 年,吐蕃和唐朝之間再次爆發爭奪塔里木盆地的戰爭,因為這裡是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公元 750 年,唐朝將領高仙芝擊敗並逐出吐蕃人。[98] 公元 755 年安史之亂的時候,吐蕃再次侵人塔里木盆地﹔公元 790 年,平定 "安史之亂" 的回鶻人再次出兵相助唐朝,在 789 和 790 年唐回聯軍兩次在北庭戰敗後,回鶻人於 791 年獨自出兵,擊敗吐蕃,收復北庭(烏魯木齊附近的吉木薩爾)、西州(高昌),解龜茲(庫車)之圍,但吐蕃人仍然控制著塔里木南緣,於闐(今和田)是其勢力中心。[99] 許多漢藏資料表明,直到公元 866 年,吐蕃人才撤出新疆地區,主要是因為,正如前面提到過的,西遷回鶻來到這裡建立汗國,驅逐了吐蕃人。[100]           

根據這段歷史就容易明白,當提摩太於公元 795/798 年寫信提到為吐蕃人(西藏人)的一座城市設立一名主教時,吐蕃佔據著塔里木盆地,所以,將要派出的主教很可能是前往於闐(今和田)上任。那個時期,佛教已經完全征服了南疆地區的高加索—印歐文化,語言也被梵語代替。既然是要派出主教,說明塔里木南部地區的景教徒數量可觀,盡管這裡的主導宗教仍然是佛教。那麼,這些景教徒是西突厥汗國留下的突厥人,還是一些放棄佛教改信景教的高加索—印歐人呢?我認為是後者的可能性比較大。或者,是那裡的吐蕃人皈依了景教?這種可能性較小。

 

China 1

圖 2-5 新疆境內的吐蕃(西藏人)古城廢墟,出自田衛疆《新疆歷史》第30頁


[101] 此外,根據克里斯托弗•鮑莫(Christoph Baumer)在《東方教會》一書中的考証,在克什米爾地區的拉達克(Ladakh)地區東部的坦克次(Tanktse 公元 644-842 屬於西藏王國,位於絲綢之路南線的一條支線上),有一塊巨大的獨立岩石和一些小岩石,上面刻著 3 個大的和8個小的馬耳他式的十字架,以及一隻可能是鴿子的鳥,還刻有吐火羅語(Tokharian)、索格底安那語(Sogdian 粟特文)、漢語、阿拉伯語和藏語的文字。其中一行較長的粟特文寫著:"在 210 年(注:阿拉伯年歷,相當於公元 825/826 年),我們派遣撒馬爾罕的愷悌拉(Caitra),和修道士瑙斯法恩(Nosfarn),作為大使前往參見西藏國王。"在一個十字架上,還寫著粟特文 "耶穌"(Yisaw)。這個考古學的發現,很可能是說明了在公元 825/826 年,一位索格底安那的商人,陪同一位涅斯多留(景教)修道士,前往朝見西藏國王(參看圖2-6)。

 

China 2

圖2-6 出自Christoph Baumer《東方教會》第175頁


因此,西突厥汗國—中國唐朝—吐蕃時代(公元 552—840 年),應該是新疆地區歷史中基督教的穩定發展時期。在公元 642-751 年唐朝控制新疆地區的時期,這個地區的景教毫無疑問已經進入了歷史中第一次小規模的繁榮時期,而這種繁榮並不只局限於塔里木盆地的西南部邊緣和天山以北的地區。因為前面提到,在甘肅境內靠近新疆的敦煌發現了大量而豐富的唐朝景教文獻經典,因此可以証明新疆東部地區的景教在唐朝也是相當有規模的。但是,另外一點也是無需質疑的,那就是,當時塔里木盆地和新疆東部以及甘肅境內的主導宗教仍然是佛教,新疆地區和敦煌的考古發現証明了這一點。

 


 

[76] 勒内·格鲁塞:《草原帝国》,第84-86頁。

[77] 同上,第86頁。

[78] 同上,第87頁。

[79] 同上。

[80] 同上,第86頁。

[81] 高永久:《西域古代民族宗教综论》,第279頁。

[82] 勒内·格鲁塞:《草原帝国》,第86頁。

[83] 同上,第85-86頁。

[84] 同上,第91頁。

[85] 同上,第94頁。

[86] 厉声主编:《中国新疆历史与现状》,第32頁。

[87] 高永久:《西域古代民族宗教综论》,第280頁。

[88] 同上。

[89] 同上,第282頁。

[90] 同上,第281頁。

[91] Rene Grousset ,The Empire of the Steppes:, 第142頁。

[92] 高永久:《西域古代民族宗教综论》,第281頁。

[93] 同上,第285頁。

[94] Rene Grousset ,The Empire of the Steppes:, 第.300頁。

[95] 高永久:《西域古代民族宗教综论》,第280頁;Christoph Baumer, The Church of the East: An Illustrated History of Assyrian Christianity《东方教会:图解亚述基督教的历史》, 2006年I. B. Tauris & Co. Ltd (London, New York) 出版,2008年再次印刷,第174頁。

[96] Christoph Baumer, The Church of The East,第174頁。

[97] 勒内·格鲁塞:《草原帝国》,第106-107頁。

[98] 同上,第120-121頁。

[99] 厉声主编:《中国新疆历史与现状》,第31-32頁;文中并没有说明回鹘人出兵的原因是帮助唐朝抗击吐蕃人,正如中国当代史书中不提维吾尔人帮助唐朝中国平定安史之乱。唐回联盟的这三次战争,主要是因为吐蕃已经控制新疆东部和甘肃西部,切断了丝绸之路的必经要道河西走廊,令唐朝的安西四镇与中国的联系中断,成为塞外孤军。

[100] 高永久:《西域古代民族宗教综论》,第216,219頁。

[101] 本段参看Christoph Baumer, The Church of the East,第175-17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