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拜與音樂】為何會眾不歌唱

 

最近有機會和朋友討論關於教會崇拜的情況。這些朋友都是從不同的華人教會中來的﹐他們也在教會裏面有不同的事奉崗位,例如傳道人、執事、詩班指揮等等。

從大家的討論當中,不期然各人都看到教會裏面的會眾唱詩情況有一個同樣特別的現像﹐就是在會眾唱詩的時候,並不是每一個人都開口唱歌。從這一個觀察,我們討論到教會唱詩歌的情況。

曾經有一本書叫做《為何教會不像樣》,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可以出版一本叫做《為何會眾不歌唱》的書。陳喜謙牧師的《為何教會不像樣》己經是 2008 年出版﹐其中他認為教會不像樣,主要原因是貧乏的教會觀,「只有事工,沒有教會」。值得一提的是,他說,為了讓基督徒體驗到上帝的愛,我們將加入一個教會。但我們必須明白這一點:加入教會不是觀光,有空才去,而是加入一個家—互為家人、互相接受,彼此之間有責任、互相接納、互相認識、互相體諒、互相關心,大家無條件支援......」(第39頁﹞。朋友,這是你的教會的寫照嗎?朋友,這是你的教會的寫照嗎?

為什麼會眾唱詩的情況是這樣的呢?對於這一個情況,有人講她的見解:「因為有很多弟兄姊妹都是來自內地的背景﹐也許他們對於唱歌的感覺很容易就和唱《東方紅》、《我的祖國》、《花兒為什麼這樣紅》等等一些有政治背景的『革命歌曲』拉上關係吧?所以他們並不喜歡唱歌。」

究竟她的觀察有沒有道理呢?這樣的見解是筆者是第一次聽到的,究竟她的觀察有沒有道理呢?所以我回家仔細再想一想。唱詩的詩歌和政治歌曲,他們相似嗎?

從風格上來看,它們往往是不同的。 大多數中國教會都使用由歐洲背景的作曲家創作並被翻譯成中文的讚美詩﹐ 甚至一些更現代的吟唱和崇拜歌曲仍然使用西方風格。 他們中的一些甚至使用流行歌曲樂隊的方法。即使現在有更多來自中國的歌曲,例如小敏的歌曲,這些更像是中國式的民歌。但我很難說在教會唱詩歌和政治歌曲是相似或相同的。

此外,卡拉 OK 是中國人過去非常受歡迎的活動。雖然它來自日本的娛樂性歌唱活動,卡拉 OK 在中國大陸也有迅速發展的機會。為什麼人們採用唱卡拉 OK 就沒有問題,但在教堂唱歌有問題?如果這兩種類型的歌唱活動有關係,那麼所有歌唱活動都是相關的,不是嗎?在試圖支持這一觀點時,這些都是一個很好的問題。

會眾唱詩是教會屬靈健康的晴雨表。因為會眾唱詩是一個共同認信的時候﹐我們應該根據共同的經驗唱出我們相信的東西。所以「我們」比「我」更重要。如果一些當中成員不願意作為領導者一起唱歌,我們需要檢查原因。 如果有障礙,我們需要幫助他們加以消除。

為何會眾不歌唱?筆者能夠想到有幾個原因:

觀眾文化:有時我們忘記了會眾唱歌的目標是大家一起唱歌﹐不僅僅是少數人參與。 如果只有崇拜樂隊唱歌,那就是最糟糕的。如今我們中的一些人,在集體崇拜中採用了「觀眾文化」的模式﹐他們認為自己的工作是觀察,而不是參與。


選擇歌曲:這首歌適合我們會眾唱歌嗎?音調?音太高?音太低? 音樂風格?神學內容是否正確?是否完整?這是一首基於每個人共同經歷的歌嗎? 或者這是一首非常個人化的歌曲,更適合私下或單獨演唱?這首歌是在正確的地方唱的嗎?

執行領導:領導這首歌的人不知道怎麼唱? 需要更多練習?這位司琴對會眾唱歌有沒有什麼支持? 有什麼彈奏錯誤嗎? 她/他練習了嗎﹝我指的是在星期日崇拜之前其他六天的練習,而不是在崇拜期間或崇拜之前的練習﹞?

牧人的關懷:你認識你的會眾嗎? 你愛你的會眾嗎?你是否足夠成熟並能夠在歌曲中引領他們?

我們需要向會眾傳達,在會眾唱歌期間,我們希望每個人都唱歌。作為領導者,我們需要承諾看到會眾歌唱是一項牧靈任務。通過我們選擇的歌曲,我們把話講在人們的嘴,這是一項神聖的任務。

會眾歌唱是教會生活中最重要的音樂活動。你願意花時間改善你的技能和知識,以便更好地服務會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