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的祭司】職場博弈秘笈-- 共事共融-與同事的關係

 

關係至為重要

每天上班我們都碰見同事,不論你喜歡或厭倦他們,你也要和他們共處和共事。一年到晚,真是避無可避!其實,這些困窘和無奈的情況,是可以反客為主、可以改善、可以扭轉的。

同事之間如能建立人際的關係,是可以提高工作士氣,大家衷誠合作,開誠布公,不再各自為政,不用彼此猜忌,職場氣氛改進,產生的雙贏效益不只惠及物質的層面,更深入心靈的境地。大家既講利、又講心,是意外的回報。

操練合作

合作不是口號、不是理想,而是在職場工作所必需的元素。為何我要和你合作?合作是需要誘因,必先由一方引起動機,要有說服力和吸引力;另一方被動跟隨,繼而認同其價值,遂加入隊伍。這裏牽引出一大堆問題,都是十分實際的,也是必需要解決的。合作的利好因素是甚麼?為何大家要合作?如不合作,有何後果?對個人有何風險?導至公司有何損失?這些思考和反醒,驅使大家認同合作的感召,也認識其價值的考量,可以彼此激勵坐言起行。

在現實裏,有很多的合作都是無疾而終,皆因利益、個性、處境等種種衝突而分手。排斥異己是天性,各執己見,大家不願協調,便把關係弄僵了;當效益之所在,功利掛帥,短期好處蓋過長期利益,甚麼合作精神便立刻拋諸腦後。合作伙伴的生命素質,決定真誠合作的可行性。

傑英以優異成績完成中醫針灸醫師課程,立刻被當地某著名中醫院取錄為針灸醫師。上班不到幾天,他就與部門裏的同事相處不和。客觀方面,因着各人訓練背景、診斷理論和診治方式等的差異而出現爭端;主觀方面,他急於盡快擁有自己的病人,不懂入鄉隨俗,忽視醫院的傳統文化,令同事對他起了戒心。幸得志強的勸導,傑英和同事之間的關係得以及時修補。

志強不單是資深的針灸醫師,更是深得同事尊重的基督徒;他告訴傑英團隊合作是居首位的,團隊整體的表現比個人單獨的表現猶為重要,因醫院是以服務人、救病人為依歸。客觀來看,雖然傑英覺得自己已學會最先進、最科學化的醫術,但畢竟他的臨床經驗不足,不能與理論相提並重。他應該用謙卑的態度,主動跟隨同事會診,而不應急功近利爭取作主診的位置。在職場上,工作的純熟是從經驗得來的,但求急進,未學行先學走,只會基礎不穩,防礙日後事業的發展和晉升。

傑英聽從志強的勸告,主動在會診時做副手,按主診醫師的吩咐全力合作配搭,從基本做起。很短時間他的手法已練得十分純熟,並且在診治的判斷上獲益良多。他有心有力,懂得體貼病人,當病人懼怕針刺,他會立刻作出適時的安慰和鼓勵,也在需要時開解家屬,緩和治療過程的緊張氣氛,大大減輕病人和家人的壓力。

在職場行道

基督徒有既定的責任在職場行道,有無可推委的義務去改變職場文化。「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太五16)信徒要與人和好,以積極的態度,做有建設性的工作,貢獻所服務的職場。把見證放在人前,在功利化的社會裏「推銷」信仰的核心,影響職場重回有價值的秩序。

志强使傑英明白到同事合作不是理論,而是可實行的操練。在職場上視同事既是合作伙伴,又是競爭對手。工作上的合作是責無旁貸的,為的是向受眾、此情此景就是病人,提供最準確、最快速、最舒服的治療。與此同時他們要競爭,因不安於現狀,要提升本身服務的條件,為的是更好的醫治病人。這先是與自己競爭,如何勝過昨日的我,再其次是與同事競爭,但這是有合作性的競爭,在這團隊裏大家公開自己進取努力的經驗和心得,一同分享大家的成果。積極的、良性的競爭,彼此鞭策,互補長短,此乃職場該有的秩序。

在職場上,同事來自五湖四海,背境參差,性格不同,有差異是定數。辦公室不是夢幻世界也不是童話樂園!我們要落實面對這現況,努力兼容差異,學會愛鄰舍的功課。用寬容的心,為同事、為職場、為自己禱告。

後來醫院急症室要開設中風針灸急救部門,傑英被指派為主管醫師。中風急救爭分奪秒,當主管的不但要技術精湛,經驗豐富,還必需有領導才,知人善用,建立隊工。他在短短十多年間事業能有如此成就,一方面他要感激志強的提醒,另一方面是他願意受教,不斷磨煉自己:放下身段、控制情緒、樂意體恤、尊重和聆聽有病和有需要的人。

如何合作?

合作的對象可能是自己不喜歡的、不想共事的、不信任的、或不尊重的。他們的立場、價值觀、操守都不是自己能接納的。因處境、職務、責任的規限,自己沒有其他選擇,不能不合作,只好被迫與狼共舞。

合作不是要強迫自己遷就他人,也不是放棄自己的堅持。面對不同的意見,大家也不一定要妥協至中間路線,成為兩面不討好的選擇。若雙方以大局為重,理應主動去表達自己的意見,客觀地去說服别人,開放地聆聽對方的建議,回答提問,更樂意進入討論。

凡事要合情合理,不可意氣用事,不要情緒失控,蠻不講理的人是不尊重自己,也不看重個人的事業前途,既不專業,也不是為所受僱的公司著想;其實我們先要自省,若能理直氣壯,才有鼓勵别人合作的勇氣和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