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後記】10月聯邦大選請以選票發聲

 

Vote

 

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 9 月初發表電視講話,宣佈實施四項行動,包括正式撤回《逃犯條例》修訂,但拒絶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認為必須按照現時的機制處理針對警員在示威浪潮的投訴。不少市民認為林鄭終於表態是好事,至少行出了第一步,釋出了善意,期望持續近 3 個月的暴力衝突及街頭抗爭可望平息。不過,亦有分析認同年輕人的回應:「Too Little, Too Late」(太少及太遲)。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接受 BBC 中文訪問時指出,如果林鄭月娥在 6 月爆發大規模遊行時就撤回修訂建議,整場抗議運動不會發展到現時階段,認為現在的焦點已經轉移到警員暴力方面,警員被指過份使用武力毆打市民和示威者已經造成很大民憤及撕裂,現在才說撤回比沒有好,但相信實際上對平息民憤的作用不大。

的確,年輕人的街頭抗爭,並未如預期般在暑假結束後減退。相反,不少中學生自發以手拖手在校舍外築成人鏈顯示團結,促請特區政府回應「五大訴求」。另一方面,被形容為「暴徒」、「曱甴」的示威者,與被形容為「黑警」的警員,暴力衝突場面越發激烈,受傷及血腥場面亦比比皆是。市民大眾最不希望出現的,是局面進一步惡化,出現年輕示威者高呼的「攬炒」情況。此種玉石俱焚,兩敗俱傷的策略,將嚴重損害香港的經濟金融地位,令這東方之珠元氣大傷。

示威者「五大訴求,缺一不可」的要求中,其中一項是落實「雙普選」。多年來,香港人一直爭取、一直渴求,正正是一人一票普選行政長官。很可惜,華人移民加拿大取得公民資格後,卻未有好好運用手上的選票, 令投票率一直偏低,白白浪費了本國以選票發聲的完善民主體制。

聯邦大選本月 21 日舉行

新一屆聯邦大選將於本月 21 日舉行。至截稿爲止,多項民意調查均顯示,由杜魯多帶領的聯邦自由黨及由希爾(Andrew Scheer)領導的保守黨實力接近,極有機會選出一個少數政府。9 月初的民意調查結果,保守黨的支持率是 34%,自由黨是 33.3%,新民主黨是 12.8%。但若從贏取議席計箅,自由黨卻得到優勢,可以在 338 個議席中勝出 163 席、保守黨有 142 席、魁人政團黨有 15 席、新民主黨有 14 席、綠黨有4席。執政自由黨有望組成少數政府。

另一項民調發現,四成四受訪者認為是時候出現政黨輪替,三成九認為無需要,一成八表示未有決定。以地域劃分,海洋省份過半數人認為無需要換政府,認為有需要的在安省有四成四,草原省份就佔最多接近六成。至於在議題方面,兩成七人認為環境和氣候變化政策是最影響投票意向。其次是經濟和操守。只有接近百分之四人士認為黨魁和政黨是最重要。

值得關注的是,根據上屆聯邦大選數據,18 至 24 歲的年輕選民參與投票的比率高達 57%,比 2011 年對上一屆的 39% 急升了 18 個百分點,也是選舉處自開始有人口統計學數據以來,在各個年齡組別中錄得的最大升幅,因此各黨派將制定更多迎合年輕人的政崗。華裔方面,過往一般較關注經濟政策,但由於孟晚舟事件及華為 5G 未來在本國的發展,兩大黨在加中及加美的外交立場,相信會直接影響選情。另外,由於很大機會出現少數政府,新民主黨、綠黨和魁人政團黨均有可能成為被拉攏對象,三黨的意向將發揮舉足輕重、改變大局的關鍵作用。

珍惜一人一票 以選票發聲

不論執政聯邦自由黨是否要為大麻合法化、SNC-Lavalin 誠信事件、以及倒退的加中關係負上責任,還是憂慮聯邦保守黨上場可能像安省保守黨一樣大幅削支,作為選民,最重要是先花點時間瞭解各黨的政崗,之後在 10 月 21 日投下神聖一票,以實際行動提升華裔社區的投票率,向各黨顯示華人並非沉默的一群,同樣會以選票發聲,務求日後各黨在制定政策時,不會輕易忽視華社的聲音。我們也要繼續爲香港局勢及聯邦大選祈禱,祝願香港在位的有智慧、能力及愛心化解今次由反送中修例引發的持續示威衝突局面,民間的撕裂情緒早日修復;祈求慈悲的天父為加拿大選出合乎神心意的領導者,未來4年帶領國民走合乎神心意的道路。「在上有權柄的,人人當順服他,因為沒有權柄不是出於神的,凡掌權的都是神所命的 。」(羅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