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與中華】《新疆基督教史--兼地區簡史(43)》

 

編者按:從《新疆基督教史--兼地區簡史》中﹐細心的讀者可以看到基督教由西向東﹐最終傳播到東亞的 "足跡"﹐是對 "中國基督教史" 非常寶貴的補充。作者以嚴謹的史學論述方式附有大量詳細腳註﹐由於篇幅所限在此不得不予省略﹐需要作深度研究的讀者可去原文網址查核:中國基督教理學協會(www.ccaa2009.com)。

第三章、19世紀末—20世紀上半葉的新疆基督教歷史(1888-1938)

六、英國內地會在新疆烏魯木齊的宣教情況和突出人物(續)

在新疆的最初十年裡,航特獨自經歷了難言的孤獨。迪化沒有第二個西方人與他作伴,也沒有當地人能夠成為他的朋友。航特的性格倔強,不擅與人相處,在內地會是出了名的。但是,對上帝的忠誠和宣教的強烈使命感,讓他克服了種種艱難

[148] 1914 年,一位來自英國蘭卡郡(Lancashire)弗里特武德縣(Fleetwood)的宣教士,毅然決定前往新疆,加入航特的宣教事業。這位年輕人名叫泊斯•馬瑟(Percy Mather 漢族基督徒稱之為馬爾昌牧師),是內地會派到安徽省的宣教士。他通過一些宣教報道,了解到航特和新疆的宣教情況,就寫信給航特,表達自己加盟的想法。航特回信給馬瑟,警告他不要把新疆的宣教想得太浪漫,要做好吃苦、犧牲的準備,還要長期保持獨身,因為這裡沒有一位說英語的西方單身婦女。通過謹慎的思考和禱告,馬瑟認定這是來自上帝的呼召,義無反顧地決定並前往新疆宣教。從此,兩人成為出色的宣教搭檔,真摯的朋友,一同度過了無數漫長的宣教旅程,同甘共苦。


[149] 航特同時也是一位學者,是真正的新疆專家。當時一些世界知名的研究新疆的學者,曾經鳴謝過航特的幫助。經過艱難的語言學習,航特終於開始翻譯一些福音書和信仰小冊子,只是還離不開當地穆斯林毛拉的翻譯和書寫。有一次,航特無意中在一個巴扎裡,從一位當地人手裡,換到了一本從前一位俄羅斯人翻譯的哈薩克語福音書(採用俄語字母),如獲至寶,因此大大增加了翻譯進程。到了漫長的冬天,航特和馬瑟兩人以及當地的翻譯助手,夜以繼日地翻譯、印刷。到了春天,路上乾燥以後,他們就帶上一位當地的助手,騎著馬,拉著車,開始漫長的宣教旅程。

在旅途中,他們飽覽了美麗富饒的南北疆自然風光,也經歷了各樣的危險。幾乎每次長途出行,都要穿越許多洶湧的河流,經過許多牲畜和人喪生的戈壁,躲避凶猛的野獸,忍受成群的凶猛蚊子和叮咬牛馬的飛虫,還要翻越天山,有時會遇見盜賊。除了南疆地區,他們還到達過北疆的邊境城市,最北部的阿勒泰和最西邊的伊犁(呼勒佳,伊寧)。沿途遇到突厥人(即 '維吾爾人',這個名稱 1934 年才恢復)、漢族人、哈薩克人、西藏喇嘛、塔塔爾人、蒙古人、滿族人(航特在伊犁見到的錫伯族,是清朝滿族軍隊的後裔),還有因為共產主義革命而從俄羅斯逃出來的忠於沙皇的散兵遊勇。他們向遇到的這些民族宣講福音,並散發不同語種的福音書等印刷品,或送或賣,或者是用來交換當地人的物品。倫敦的聖經印刷中心是他們堅實的後盾,提供源源不斷的印刷品。

[150] 航特對新疆的各民族都有宣教的熱情。他曾經在呼勒佳和更北面的塔城拜訪過俄羅斯人的浸禮派教會。在呼勒佳有大約 200 個俄羅斯家庭,組成一個嚴謹的基督徒社區,他們曾經受到過蘇聯赤色政權的嚴厲逼迫。航特十分欣賞他們的信仰和熱情,並認為他們需要成熟的教導和屬靈幫助,以便能夠發展以《新約•聖經》為原則的教會。在這兩個地方,有大約 5 千名信奉新教的俄羅斯人,讓航特非常惦記牽挂。

 

China 1

(圖3-16 喬治•航特,即胡敬潔,和他的仆人尼米格爾Nimgir﹔圖片來源同上

 

[151] 福音工作進行得緩慢。1908 年,航特在報告中,第一次提到有兩個人受洗。教會的人數開始增加,有些是從中國內陸遷移過來的基督徒。在多年的宣教旅程中,航特有幾次遇到山西省的席勝魔牧師[152] ,教會系統的漢族基督徒,甚至還遇到一位認識戴德生牧師的漢族基督徒。馬瑟還對航特所建立的教會領導層進行了改革,增加了教會的活力。

2、三位女杰:蓋群英、馮貴石、馮貴珠

1928 年,三位英國內地會的女宣教士蓋群英、馮貴石、馮貴珠來到烏魯木齊,停留一個冬天,幫助發展了教會的婦女工作。她們在教會中傳講福音,吸引了大約 300 多位婦女聽眾。馬瑟在一封家信中說,他高興地看到,星期天禮拜的時候,教堂裡女性席位終於坐滿,與男性坐的另一邊席位顯得對稱了(注:參加聚會人數不少,但實際接受信仰和信仰牢固的並不多)。

在《度過玉門關,穿越中亞》(Through Jade Gate and Central Asia)這本宣教遊記中,麥爾德裡德•科寶(蓋群英)和弗蘭西斯卡•法蘭奇(馮貴石)兩位女宣教士學者,詳細精確地記載了她們與伊婉哲琳•法蘭奇(馮貴珠)一同前往新疆的旅程、沿途的風土人情(主要是飢餓、死亡、鴉片、乞討、賣兒賣女、社會秩序混亂的悲慘情況),以及沿線大量的宣教狀況。

[153] 三位女宣教士曾經在山西省霍州從事宣教工作長達 21 年,與當地席勝魔牧師所創立的教會也有合作。受到內地會的調遣,三人於 1923 年 6 月 11 日離開霍州,前往新疆。途經河南省、西安市,經過甘肅省平涼城,在那裡見到了瑞典宣教士陶恩瓦爾(Tornvall)夫婦,參觀了他們的教會和醫院。從平涼出發,翻越九千英尺高的六盤山,穿過 1921 年 1 月大地震的區域,看到地表嚴重變形,山嶺移位,人煙罕見。

其後她們到達黃河邊上的甘肅省蘭州城,小住了三個星期,參觀了內地會的宣教站及其創辦管理的保登(Borden)醫院和男生學校。1927 年 5 月,這裡曾經接待過她們的宣教士喬治•金(George King)博士在沿黃河灘旅行的時候,不幸被淹死。

 

China 2

(圖3-17 喬治•航特時期的蘭州城,在黃河邊上﹔圖片來源同上)

 

離開蘭州前往涼州城(今武威),途中在平凡城(音譯)遇到一位部落女首領,邀請她們前往蓮城(今地名不祥)作客並教導她的人民。在那裡,她們驚奇地見到當地人的皮膚顏色發紅、褐色的眼睛、棕色或黃色的頭發(筆者:應該是月氏人的後代,參看本書第一章)。法國著名的宣教士旅行家阿比•胡客(Abbé Huc 1813 – 1860)在其游記中,描述過這些人與當地中國人截然不同的長相特征。這位女首領表示,宣教士們關於罪的救贖的教義是正確的,她的兒子正在讀《聖經•新約》,宣教士們臨走前她又索要了一些新約聖經。

 


 

[148] Mildred Cable and Francesca French, George Hunter: Apostle of Turkestan,第10章。

[149] 同上,第11-14章。

[150] 同上,第100页。

[151] 同上,第16章。

[152] 席胜魔(1835—1896年),原名子直,山西省临汾人。中国19世纪著名的基督教牧师之一。原为儒教学者,内地会宣教士李修善(David Hill)介绍他认识基督教。成为基督徒后成功戒掉鸦片,并在全国多处设立戒烟局。1886年他被中华内地会按立为牧师。1881年席胜魔开设了独立福音堂。

[153] Mildred Cable & Francesca French, Through Jade Gate and Central Asia, an Account of Journeys in Kansu, Turkestan and the Gobi Desert, Hodder and Stoughton LTD. St. Paul's House, London, E. C. 4. Made and Printed in Great Britian for Hodder & Stoughton Limited, by Wyman & Sons Limited, Lond, Reading and Fakenham, 1927年首版,1939年第7版,1943年第9版,参看第1—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