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山漫步】聖城滄桑錄(4)

 

耶路撒冷,由於受地中海氣候影響,每年 10 月至次年 5 月都是雨季;每年雨量約為 25 吋,因而並不缺水。

高大堅固的城牆外面,有水道直通源頭。因此,耶路撒冷被強敵圍困,也不愁無水供應。差不多長達 1800 呎的西羅亞水道,又在森諾曼土倫階的石灰石中鑿出,將水從基訓泉流經錫安山,引到西羅亞池。但是,世事有其利,必有其弊。解決了水源問題,便可保證軍民有水維生,同時卻也是禍害的根源。

" 當日,大衛說,誰攻打耶布斯人 (耶路撒冷的古名),當上水溝攻打......"

結果是軍長約押,由引水溝入城,而取其地。主後 1834 年,巴勒斯坦土人謀反叛亂,亦重施故技,也由引道潛入,破城入侵。"上水溝攻城" 暗示大衛鼓勵士兵佔領高地,爭奪溝口,以便隨時切斷耶布斯的水源。值此同時,軍長約押,率領部隊從基訓泉的一個豎坑突襲耶布斯。

大衛在耶路撒冷爲王 33 年,大興土木,將領地建設成一座 由埃及到伯拉河的 最龐大帝國。 他在城內建造王陵,雖然城外都是墳場。一般猶太教徒相信:當耶穌再來時,他們得著地利之便,隨救世主由金門入城,減少了復活時所蒙受的痛苦與折磨。櫐櫐石棺,估計在 5 萬具以上。但是,惟有君王才有權在城裡埋葬。根據尼希米記三章16節所載:"大衛的墳墓 位於東南山東麓的南端。" 大衛建造王宮時,還推介羅王希蘭向他提供技術與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