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與中華】藏族福音事工的先驅--克省悟(1)

 

編序:前不久有國內的親人轉來這篇在 "保羅的小站"
https://wemp.app/accounts/532d0f39-acad-4770-9c25-277203c4c6d9上刊登的文章,我感到非常驚喜,因為這正是發生在我的家鄉及週邊地區的事情,多年來我一直想了解基督教在我家鄉傳播的起始及發展,也想了解我母親生前從而得救,並且多年參與事奉的那間教會的建立和演變的過程。這篇文章正提供很多相關資訊。文章內容來自克省悟牧師的傳記:《藏族人的使徒——克省悟》(William Christie, Apostle to Tibet)一書,但由於篇幅太大,不適合本欄目全部刊出,所以我作了節選和編輯,好讓各位讀者能夠了解梗概。

譯者簡述背景:克省悟弟兄(1870 年-1955 年),蘇格蘭人,受美國宣道會差派,於 1895 年抵達甘肅,開始向當地藏族人和漢族人傳福音。在此後近 30 年的時間裡,他與其他宣教同工合力在甘肅的漢藏邊界地區建立多間教會,帶領許多漢族人和藏族人信主,留下深遠的影響。近 10 年來,筆者曾接觸過多位來自甘肅卓尼,臨潭和臨洮等地的基督徒(年齡在 20-40 歲之間),都與克省悟當年建立的教會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2017 年,筆者有幸得到《藏族人的使徒——克省悟》(William Christie, Apostle to Tibet)一書,就決定把這本傳記譯成中文,與弟兄姊妹們一同記念這位屬靈前輩。

China 1

(左圖)克省悟和一名中國信徒的合影   (右圖)霍華德•范•戴克英文原著封面


在宣道會成立之初,宣教士一般乘小型汽船前往遠東的宣教工場。經過海上的巨烈顛簸,他們發現 "太平洋" 其實一點都不 "太平"。在乘船航行三、四個星期後,宣教士們終於抵達中國。1892 年 5 月 2 日,克省悟抵達上海。

第一要務自然是學習當地的通行語言—漢語。學習語言的過程雖然帶來不少痛苦,但也同時使他們能夠了解中國的風俗習慣,熟悉中國人的偏見,並成功適應與本國完全相反的文化。

他和其他跟他一道學習的年輕的宣教士迫切地禱告,求上帝賜下講漢語的恩賜。監督跟他們說:"如果到下月的第一天你們還不能憑信心求得說漢語的恩賜,就請你們重新拿起書,通過學習來掌握這門語言。"

集中學語言的地方是離上海不算太遠的安徽省蕪湖市,努力學習17個月的語言之後,克省悟和另一位年輕的宣教士席儒珍都被分配到藏區,但兩人先被派往北京,以期提高漢語水平,並學習藏語。他們在清朝國都住了 11 個月,這段時間裡,兩位宣教士在一座藏傳佛教寺廟裡跟一些有學問的僧人學習藏語和藏文。結束在北京的學習後,他們返回蕪湖,準備啟程去遠方的西部。

在旅居中國的二年半期間裡,這兩名宣教先驅一直多方搜索藏區的消息。後來他們得知,進入藏區最好的跳板就是甘肅洮州(今甘肅省臨潭縣)。因此,他們於 1895 年 1 月 10 日離開漢口,乘坐帆船、篷車、驢轎、馬匹,一路沿著河流,穿過山岳和平原,冒著大雨、嚴寒和風雪,最終在4月6日抵達洮州。他們從沿海向內陸走了 2,250 英里,而在最後 1,500 英里的路上,只有 10 座宣教站。

抵達洮州後,他們發現這裡還沒有通電報,連清朝的郵差都不來。他們已經抵達了西藏(編者按:書中的 "西藏" 是指包括西藏自治區、青海省及甘肅、四川和雲南三省的藏族居住區在內的 "大藏區")邊界,這是漢藏分界線附近最後一座漢族城鎮,而當時的分界線就是洮河。

China 2

甘肅夏河(拉卜欏寺所在地)、臨潭(舊稱 "洮州")
示意圖內中間的是甘肅省地形圖,左下方是今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形圖

 

主既然施恩將兩人帶到這裡,也早就為他們預備了一位很有影響力的中國朋友,好護送他們進入藏區。抵達洮州不久,當地一位長者周貢生(編者按:周先生參加過清朝的科舉考試,得過 "貢生" 學位,他的兒子後來信了主,並成為牧師,家母曾在其教會事奉)就來到客棧,把他們接到一處更舒適的寓所。

後來,這位長者又為他們找了一座大宅子,內有兩個禮拜間、一間客廳、一間書房、一間餐廳、一間廚房、四間臥室、一間佣人房、一些儲藏室和馬廄,而每年的租金總共只有 17 美元!當然,那時美國的房租也很便宜,但是卻遠沒有這裡低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