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哥華短宣中心短宣路】2020 年 11 月

 

關於心理學的再思考
鄭媛元傳道

 

Wang 1

 

十月底,短宣中心舉辦了一場網上講座:『如何面對創傷後壓力症(PTSD)』,一百三十多人參加,從課上的問題和留言,可以看到很多人關注這個話題。不久前短宣也和中信合作,開辦了特殊需要兒童課程,重點關注自閉症和多動症兒童和家庭、以及教會的相關關顧事工。看到了需要,也增加了負擔,開始思考教會當如何幫助這些有特殊需要的群體和家庭。

十月中,我認識的一個相當聰慧的年輕人因著抑鬱症自殺了,年僅 23 歲。心痛的同時,神再次開啟我屬靈的眼睛,讓我看到一片大的禾場,我們當如何帶著基督的愛和福音走近這樣的人群。

我的碩士專業是行爲心理學,那時還沒有認識耶穌。剛剛信主時,曾在教會圖書館看見一本書,說的是心理學是邪魔登講臺,心理學不合聖經,心理學偏離真道。從此不再提、也不敢提心理學三個字,甚至說到自己是心理學專業的,好像都有一種罪惡感。到底基督徒應該怎樣看待心理學在教會關顧和輔導、包括福音宣教事工中的作用?面對衆多受情緒問題困擾的肢體和慕道友,這個問題常常會引起我的思考。

《聖經中有心理學嗎?》[1] 一書中總結了基督信仰與心理學的四種對話模式,可供和我一樣思考此問題的基督徒肢體參考:

1. 聖經輔導模式。以亞當斯等人爲代表,堅持聖經是絕對真理,是心理輔導的教科書,教牧輔導應以聖經為中心,採用勸誡式輔導。基督徒不能接受以人本主義為預設的心理學,因爲罪才是一切問題的根源,生理的症狀是錯誤的思想和行爲模式引發的。所以輔導當以傳揚耶穌基督的福音為目標。

2. 基督徒心理學模式。以羅伯斯等人為代表,提倡從聖經與基督徒傳統信仰中建構基督徒心理學,看重聖經的真理,聖經中可以找到超越世俗心理學、而且是更好、更獨特的,可以協助個案面對困擾,塑造基督徒的人格,鼓勵被輔導者脫離罪並與基督聯合。致力於基督教信仰與心理學關係的研究,不完全拒絕心理學,卻不完全接受現代主流心理學。

3. 基督教信仰與心理學整合模式。以柯林斯等人為代表,認爲聖經啓示的真理和心理科學研究的成果是不衝突的,都可以幫助我們更瞭解神所創造的人。但基督徒輔導者必須建立『聖經—神學』為基礎的世界觀,靈性成熟。鼓勵基督徒心理學家既在此專業領域中減輕被輔導者因創傷事件引發的痛苦,也可與人建立有意義的關係,透過介紹神的屬性與應許,將盼望帶給被輔導者。

4. 分層解釋模式。以麥爾斯等人為代表,對心理學知識的接受度最高,認爲心理『科學』的知識層次和基督教『聖經』的知識層次,兩者是互補的。聖經對心理輔導有很多教訓,應致力找出心理學研究與基督教共通的核心理念,增進我們對人的認識。

神的話聖經,是我們牧養輔導的基礎,這一點毋庸置疑。此文中不想就以上各種模式做學術或神學的討論,僅想分享一點個人在多年服事中的領受。

我們承認人是最複雜的。神造人,並沒有前篇一律,千人一面,就像賜給人自由意志一樣,神也給每一個人不同的性格,脾氣、喜怒哀樂、思維模式、處理問題模式和與人交往的模式,身體也有剛強的或軟弱的。即使我們成爲基督徒很多年,我們依舊承認我們對人、包括對自己知之甚少。

生過病的人都知道,醫術再高明的醫生,手術前也需要依靠精密的醫學儀器的檢查結果,才能做出正確的醫學判斷和治療方案。我們的祖母輩甚或媽媽輩,那時受醫學手段的限制,懷孕生孩子被比喻為過鬼門關,風險性極高。現在有了各種孕前檢查的手段,基督徒會不會因爲腹中的胎兒是神所賜的產業,就拒絕一切孕前檢查,完全凴信心等候新生命的降生?我曾陪伴過幾位受抑鬱、焦慮困擾的朋友,有基督徒也有慕道友,在陪伴他們的過程中,逐漸有種體會,聖經真理的裝備和認識猶如『醫術』,而心理學的科學研究成果和量表工具,好比 X-Ray 或 CT,讓我能更好地瞭解和認識他們,走近去幫助他們;對方也會真切地感受到你明白他們的痛苦,進而感受主的愛和福音的力量。

聖經說:耶穌來,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祂得救(約三17)。耶穌來,爲要叫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受壓制的得自由(路四18)。作爲基督門徒,如何能真正地帶著基督的愛和聖經的真理走近有特殊需要的人群,我們既要有願意幫助人的心,更要祈求神賜我們屬靈的智慧和能力。

聖經是神啓示的真理,其他的知識都是世上的小學。神卻在我們人生的各個階段給祂的僕人不同的裝備和恩賜,所以神的工人不要輕忽所得的恩賜(提前四14)。

如果神賜你教導的恩賜,可以完全用聖經上的話去幫助到人,去拯救靈性痛悔的人,感謝神!

如果神賜你溫柔、樂意幫助人的心,不僅用言語,更是用生命活出能看得見的福音,去走近傷心的人,使他們感受到神的愛,感謝神!

如果神給你專業的裝備,不論是醫學、心理學,可以幫助到有特殊需要的人,成爲福音的進路,感謝神!

只是各人心裡要意見堅定,按著神所賜的恩典和能力去幫助人,去作神的工。最重要的就是帶著基督的愛,因為律法的總歸就是愛(林前十三1-3)。

[1] 許惠善等著,《聖經中有心理學嗎?——基督信仰與心理學的四種對話模式》。臺北:校園書房。2007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