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由溫哥華浸信會信友堂和溫哥華基督徒短期宣教訓練中心合辦、加拿大中國福音會協辦的2011年度第四次"信仰與文化講座"於12月2日晚舉行,本文就是洪予健牧師此次所講專題的概要。
2011年是辛亥革命一百週年,華人各界紛紛舉行紀念活動。辛亥革命是上個世紀初發生在中國的最重大歷史事件,百年回首,作為基督徒,我們該如何從聖經真理的角度評說辛亥革命,我們從此事件中得到何種啟發,這是具有文化使命的教會不容回避的問題。
一.辛亥革命的定義
根據維基百科--辛亥革命是指發生於中國農曆辛亥年,即西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專制帝制、建立共和政體的全國性革命。狹義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夜武昌起義爆發,至1912年元旦孫文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前後這一段時間中國所發生的革命事件。辛亥革命廣義上亦可指自19世紀末迄辛亥年,在中國成功推翻滿清統治的連場革命運動。
眾所週知,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史上與基督教關係最密切的大變革,華人教會當如何從基督信仰的角度看辛亥革命與基督教關係,解讀辛亥革命意義呢?
二.辛亥革命與基督教的關係
辛亥革命與基督教的關係表現在:
1.辛亥革命的主要領導人和早期的參與者中有很多基督徒
例如,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中華民國國旗的設計者陸皓東,以及當時同盟會的很多知名人士,如陳少白、鄭士良、楊衢雲等,還有參加黃花崗起義的許多烈士都是基督徒。孫中山當時在海外華人團體中奔走宣傳,籌集資金。海外華人教會,也成為他募集資金的主要對象。
2.辛亥革命廢除了君主專制,它所提倡的民主共和體制的觀念源自基督教信仰
現代憲政共和體制的觀念,源自於加爾文宗教改革後的基督教信仰。當恆心持定主耶穌全備真理的改教運動在日內瓦興起後,憲政、人權、法治、民主的觀念就逐步深入人心。宗教改革後的荷蘭首當其衝,擺脫西班牙的統治,世上第一個共和國——荷蘭共和國宣告誕生。憲政、人權、法治、民主的觀念,隨著改教運動的深入,進入蘇格蘭和英格蘭,最後來到美國。這些國家的政體建立在比較穩固的根基上,並且延續至今。這與後來興起的世俗化的法國大革命路線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法國大革命雖然也提共和,但卻施以斷頭台的恐怖鎮壓,使得法國的政局動動盪了一百年。
我們以下將從聖經真理出發,對辛亥革命與基督教信仰的關係進行更深入的思考。
三.辛亥革命與基督教關係的再思索——基督教信仰的辛亥觀
1.基督教信仰的辛亥觀之一:從清王朝的終結看神的審判
自亞當犯罪、巴別塔審判之後,除了神特別興起的亞伯拉罕子孫所在的地方有神的恩典救贖外,萬邦都陷在罪惡之中。各國王朝輪替,就是一個神不斷擊打、審判罪惡的結果。
不同於以色列民,外邦人在上帝的諸約及恩典之外,沒有特殊救恩的真理之光,陷在一片黑暗之中。雖然神的普遍恩典臨及他們,但他們最終所承受的不過是上帝的怒氣,等待的是神的審判!清王朝滅亡,就是其罪惡滿盈,被神擊打、審判的結果。
更何況,清王朝在建立的過程中大肆殘殺漢人,充滿血腥與殘暴,後來又瘋狂地殺害傳教士及基督徒。以血建邦的都在神的憤怒之下,殺害亞伯拉罕屬靈兒女的必受神的咒詛。清王朝覆滅的最終原因是其假立憲,真倒退的舉措。當全國民眾的耐心耗盡時,革命就一舉爆發了。
2.基督教信仰的辛亥觀之二:如何看待孫中山的基督徒身份
辛亥革命的主要領導人孫中山,是唯一同時被海峽兩岸推崇的人物。對其基督徒身份,華人教會有不同看法。
第一,從敬虔信仰的角度看,孫中山在許多方面都相差較遠。他的信仰在教義上不夠純正,個人生活也缺乏見證。
林百克在孫中山傳記中說:"中山雖然不大談論宗教,但他是以使所有的善人都做弟兄為心的耶穌主義者,他是個視全人類都是弟兄的耶穌主義者"。林百克的這種讚揚,我們不敢恭維。"全世界凡人皆兄弟",這不符合基督教的純正信仰。在教會生活方面,孫中山忙於革命,常常奔走籌款,策劃武裝起義,沒有正常的教會生活。在個人生活方面,孫中山曾休過幾個太太,最後娶的宋慶齡,比他的女兒年齡還小,在私生活上缺乏見證。
第二,孫中山以基督徒的身份,從政是值得肯定的。孫中山革命活動的一些基本理念,例如,民主、共和、五權分立等都來自基督教信仰。但最大的遺憾是,孫中山未能將基督信仰的真理帶進他所領導的革命中去,其中最為人詬病的是他的只要目的正確,可以不擇手段的信念。他為了奪取政權,不惜引狼入室,聯俄容共,並容讓日本占領東北。
孫中山聯俄容共的政策,對日後的中國造成了巨大的災難。蘇俄對中國一直野心勃勃,在列寧當權時期,中國成為蘇俄無產階級國際革命爭取的對象。孫中山的聯俄舉措,可以使他從中得到蘇俄軍火的供應。中國共產黨在1921年成立之初非常弱小,孫中山容共的政策,使早期的共產黨得以在國民黨的羽翼下壯大。從此之後,便一發而不可收,最終共產黨奪取政權,實行了比國民黨更甚的一黨獨裁統治。
北伐時,孫中山為求日本幫助,不惜將中國東北讓與日本。《孫中山集外集》中記載了孫中山下面的兩段話:"當此次舉事之初,余等即擬將滿洲委之於日本,以此希求日本援助中國革命"。"日本政府如確能火速提供資金援助,余或黃興中之一人可赴日本會見桂公,就滿洲問題與革命政府之前途,共商大計。"
第三,為清除異己,動輒使用暴力或暗殺手段
孫中山曾表示,反對他的,就是反民主、反共和,他似乎成了民主和共和的唯一標尺。清王朝倒台後,他仍視當初的保清派、溫和改革派為敵人,窮追猛打。按照基督教信仰的真理,此時應當盡快彼此饒恕,不再追究。因為革命的對象是不合理的制度,而不是製造敵人。歷史學家袁偉時指出:"民國成立後,同盟會、國民黨一再暗殺政敵和革命骨幹陶成章、陶駿保、許雪秋等人,甚至打算暗殺袁世凱。著名記者黃遠生和辛亥革命的功臣湯化龍也被國民黨暗殺了。
3.基督教信仰的辛亥觀之三:百年回看辛亥革命,其最大啟發何在
辛亥革命起步很好,但之後的中國卻步步走向更黑暗、更專制的局面。百年回顧,我們得到的啟發是:
第一,若只知推倒不要的東西,卻不知我們真正需要的是從神來的救恩與真理,就會有更大的災難臨到我們。
正像主耶穌在馬太福音12:43-45所講的:"汙鬼離了人身,就在無水之地,過來過去,尋求安歇之處,卻尋不著。於是說,我要回到我所出來的屋裡去。到了,就看見裡面空閑,打掃幹凈,修飾好了。便去另帶了七個比自己更惡的鬼來,都進去住在那裡。那人末後的景況,比先前更不好了。這邪惡的世代,也要如此。"
除非聖靈住在我們心裡,否則世人只能是擺脫了一個偶像,"裡面空閑,打掃幹凈",另一個偶像又進來了。人是這樣,世代也是這樣。
1911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迎來了中國教會的黃金時期,各地教會蓬勃發展。在南京臨時政府中,差不多有一半閣員是基督徒。可是1919年,迎來了五四運動。從表面上看,五四運動要科學、要民主,是進步的,其實它把民主和科學當成偶像,帶來的卻是一種更狹隘的觀念。它先以極端的態度對待中國的傳統文化,其後在全國範圍內發起反對基督教運動。按照共產黨教科書的敘述,五四運動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做了兩種準備,一是思想輿論的準備,二是組織成員的準備。五四以後,國民黨靠著北伐成功,坐定天下,但這種靠槍桿子打天下的政權模式,是辛亥革命各方和解模式的倒退。
辛亥革命推倒帝王的專制統治,誰知迎來的卻是國民黨的一黨獨裁。當時共產黨是在野黨,號召全國人民反對國民黨的最大罪名,就是一黨獨裁。好在國民黨雖是一黨專政,但至少在理念上認同民主價值,在實踐中尊重私有產權。但共產黨卻要建立"人民民主專政的共和國",民主和專政這兩個對立的觀念竟然可以被統一起來。在共產黨看來,它越專政,就越民主;要民主,就必須專政。因為共產黨代表了人民最廣大的利益,共產黨的一黨專政是民主的最高階段。
誰使共產黨得到天下的?是全國民眾!我們只知推倒不要的政權,卻不知我們真正需要的民主、法治、共和與憲政是什麼,我們就會用更惡的制度來代替舊有的不合理制度,結果就有更大的災難臨到我們。從辛亥革命到如今,步步踏錯,每況愈下。我們就是這樣走過來的。這樣的教訓當如何汲取呢?
第二,我們需要從神而來的關於何為政權性質的真理看法
權柄從神而來,但權柄落在罪人手中,一定會成為滿足私慾的工具,傷害並轄制民眾。
在撒母耳記(上)8:10-22,上帝告訴以色列民,人都是罪人,權柄一旦落入王的手中,王就會以此滿足私慾,損害百姓利益。可是百姓卻執迷不悟,硬著頸項,堅持立王。百姓要求:"有王治理我們,統領我們,為我們爭戰。"(撒上8:20)可見百姓將民族、國家的強大當作偶像之時,就是他們的受苦之日。強權不應成為民族驕傲,使其在列國中神氣活現的資本。如果這樣,災難就離你不遠了。希特勒德國與日本軍國主義的驕傲與瘋狂,最終使他們走向滅亡。現今中國經濟崛起,民眾民族主義意識膨脹,致使中國在國際社會中到處樹敵。若繼續下去,後果將十分可怕。
人民的權利範圍小,表明這個國家的專制野蠻程度高。辛亥革命百年後的今天,中國大地還不能自由傳揚福音,而這樣的自由在百年以前就有了。一百年前,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實業家風起雲湧,各種意見競相表達,而當今的中國卻沒有這種自由。這一百年,是進步,還是退步?我們痛心但並不失去盼望,如今北京守望教會從堅守公民的信仰自由權利做起,是一件辛亥革命百年以來中國民眾從未做過的事,他們邁出了走向未來中國憲政共和體制最重要的一步。但願全能的天父上帝,藉著中國教會的興起,讓自由的鐘聲響遍中國大地。(周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