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是與生俱來的,會有波動變化。人不可能永遠處在好情緒之中,生活中既然有挫折、有煩惱,就會有消極的情緒。一個心理成熟的人,不是沒有消極情緒,而是善於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學習情緒智能(EQ),就是要讓我們在處理人和事有更佳的成效。按EQ大師Daniel Goleman的界定,EQ包括五大項目:一、認識自身的情緒。二、妥善管理情緒。三、自我激勵。四、認知他人的情緒。五、人際關係的管理。首先,是認識自己的情緒。
日本武士問天堂
有一個日本古老傳說,一個好勇鬥狠的武士向一位老禪師詢問天堂與地獄的意義。老禪師輕蔑地說:「你不過是個粗鄙的人,我沒有時間跟你這種人論道。」武士惱羞成怒,拔劍大吼:「老漢無禮,看我一劍殺死你。」禪師緩緩道:「這就是地獄。」武士恍然大悟,心平氣和納劍入劍鞘,鞠躬感謝禪師的指點。禪師道:「這就是天堂。」
武士的省悟說出了人在情緒激動時往往並不自知。著名學者蘇格拉底的名言「認識自己」,所指的便是在激動的那刻,要掌握自己的情感。
很多人都會問:「自己的情緒感受,自己不是最清楚的嗎?」各位不妨仔細一想,你是否有時在面對重大壓力或極度憤怒後,會感到「茫然」, 「很複雜」,甚至是一言難盡?也許過了一段時間,事過境遷後才體會當時的感受。
抽身跳出看清楚
Daniel Goleman提出一個很有用的概念來幫助我們「認識自我」,簡單來說,人可以是處於情緒凌亂的我,可以是困擾、哀傷或憤怒等等;同時可以有另外一個我,是冷靜、客觀、中立、自省,心清如鏡,與另外一個受困擾的我並存;好比受困擾的那位是演員,另一位客觀的是導演,在冷靜觀看。如你在巨大壓力困擾下仍能可以「抽空」出來,以另一角度看同一事情,卻不加批判,不衝動,你將更容易取得平衡,甚至可以幫你選取更合宜的反應,使事情不致「不可收拾」。
激動火爆需冷靜
強與珍同居了三年,雙方就是否結婚的事上,先後進退多次。有時,男提出,女拒絕;然後女暗示綠燈放出,男又要諸多考慮,說要有更佳事業基礎。直至最近雙方又因工作壓力,經濟緊迫,房屋漏水需較大筆金錢維修等等,再次陷入劇烈爭吵。女方又再暗示要他搬出(又似是給予壓力要對方積極找收入,又似是感情的最後通牒,又似是洒花槍),令強感到無所適從。他難以面對真的分手(因已多年一起),但又要面對工作巨大壓力,已出現過「忽然斷片」,不懂回應的情況。他在無法處理之下,情緒甚為波動,在朋友勸諭下,毅然決定進入醫院接受治療;在這時刻,強的妹妹惠玲卻介入,一方面探訪哥哥以表關懷,盡聽心中情;另方面又去探訪珍,安慰她,聽她心聲,但非常支持她提出分手的行動細節,甚至主動提供協助,更叫她不要心軟,似是很想見到他們的分裂。惠玲的介入,使珍好像失去自己決定能力,任憑對方擺佈。
此情況的真正當事人是強和珍,彼此之間的情感和經濟問題,便應該由雙方作主要決定,旁人,即使是親人,也只是給予輔助支持而不應代作決定;所以,強和珍在向惠玲傾訴時,或許當時頗為激動,或是六神無主,亦不要讓理智埋沒,任由情緒帶動,結果可能會作出更差勁,更不理想的決定。倘若類似情景再度出現,雙方皆可嘗試在情緒激動時,跳出自己,凌空或遠一點看整幅圖畫。
要知道,無論如何激動,你都仍然有理智那部分,只是被掩蓋壓抑而已。你可能難以逃避憤怒,哀傷或激動的情緒,但你可以選擇表達的方式,不會傷害自己或別人。大前題是,你要知道自己的情勢是甚麼。
探究自己屬何類
就此,你可能會問,怎樣可以有此功力如此客觀應對?那便要看你過往的情緒反應通常處於那種狀態。事實上,在同一緊急或意外情況下,人人都有不一樣的反應。Daniel Goleman便提出三類常見的情緒反應類別:
1.難以自拔型:這類人的特徵常常覺得自己無力抗拒情緒威力,自己無法逃脫,也無法控制,索性任由情緒帶動。這是被動,不採取抗衡,但求能夠找到有片刻安穩,其實是經常擔憂恐懼,因為一切非由自己作主。
2.逆來順受型:這類人的特徵是明白自己的感受,但逆來順受,不求改變。這型又可分兩支,A 型是經常保持愉快,安於現狀,因而缺乏改變的動機;B 型是經常處於情緒惡劣卻任由命運擺佈,結果是走向抑鬱。
3.自覺型:這類人的特徵非常清楚自己的情緒狀態,自主性強,進退得宜,樂觀向上,即使情緒不佳時,也不會過度憂思,很快便走出低谷。他們較善於管理情緒。
簡單來說,你對情緒的反應是傾向於被動而讓情緒帶動,抑或是逆來順受?還是在自己掌握之下?下期繼續討論「認識自己情緒」的方法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