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羅形容基督徒的生命有如放在瓦器裡的寶貝,也有人形容是放在普通盒子裡的鑽石。有的人喜歡把自己的人生點綴得有如一個非常精美的盒子,讓人看了羨慕不已,但是盒子裡卻是一片即將爛掉的葉子,比喻人雖然有很高的成就或是名利富貴,但卻不得不面對死亡和失去一切的現實,徒有其表的人生。普通盒子裡的鑽石,代表的是一個平凡不起眼的人生,但是裡面的生命卻煥發出真實的光彩,並且要保持到永久。訪問了曾是乒乓國手的余長春老師之後,他給我的印象就是這樣一顆閃亮的鑽石的感覺。
乒壇 "國手"
余老師(以下簡稱余)是五十年代為中國乒乓球奠基的 108 將之一。他的父母都是虔誠的基督徒,雖然在國內有一段時期不能自由地去敬拜,但是他們卻把《聖經》裡的教導傳給了下一代。他們的教導保守了余在國內各樣的運動和挑戰裡,都能穩穩當當地走過來。余的父親就讀於上海震旦大學法律系,很喜歡乒乓球運動,在他的影嚮下,余也喜歡上乒乓球。
1957 年時余 16 歲,被選進上海乒乓球隊,開始接受正規訓練;1959 年被選進國家隊。那時年輕的余對於參加世界級的比賽充滿了憧景。但是在1960 年,中國隊碰上了一個強勁的對手,日本木村興治。木村以 "秘密武器"弧圈球在第 26 屆的世乒賽中奪得男雙冠軍,還在男團隊中贏了中國兩分。這對於中國隊是一個很大的震撼,一提到木村就 "談虎色變"。
那時余才 19 歲,原是以直板快攻取勝,但是見了木村的打法之後,他想到兩人的共通點都是左撇子,若是學木村改練弧圈球,會不會也有如此的威力?當他的弧圈球練得逐漸成型時,為了對付日本隊,余主動陪團友們練球,作他們的假想敵,消除隊友對木村或弧圈球的恐懼感。本想提高自己的技術,卻反而成了陪練,余卻心甘情願,沒有絲毫怨言。這在爭權奪利的社會中,實在少見。誰不想踩著別人往上爬,誰又願意被人踩著,讓別人往上爬?
1963 年,第 27 屆世乒賽,中國乒乓球男隊大捷,奪得男團冠軍,包攬男單前四名,獲得男雙金銀銅牌。木村單打無緣前八,余則晉級八強。他在暗中擺上,神在明處報答他。他參加過五屆世乒賽,曾取得男子單打第五名,男子雙打第三名,混合雙打第三名,被國家體委授予特等功臣獎。
闔家歸主
他曾任上海乒乓球協會主席,中國乒乓球協會副主席。離開國家隊之後,1973-1978 擔任上海乒乓球女隊主教練,任職期間帶領女隊取得女子單打、團體多項冠軍,並培育出世界冠軍曹燕華。1978-1989 擔任上海乒乓球男隊主教練,多次被派往國外講課和執教。1989 年移民加拿大。
余老師說:"進入上海隊、國家隊之後,與家人相聚的時間少了,我在信仰方面也停止了追求。後來在體育界取得了一些成績,父母告誡我:'你有這樣好的成績都是神的恩典,你要切記,不要驕傲,要謙卑,才能不斷進步。'當時我並不十分理解父母的話,直到來加拿大作了基督徒,我才真正領會到主的同在、主的恩典、主的帶領和祝福是那般地真實。因為在國內做事實在有很多的苦衷。"
余老師的妻子在 61 年進職業隊,64 年進國家隊,在訓練中本已取得很好的成績,眼看就可以成為中國女子隊的主力隊員,但一場文革使她拿世界冠軍的光榮美夢破碎了。後來也為了政治外交代表中國去和其他國家友誼賽,但是錯過了攀登乒乓球峰的時間,73 年告別運動員生涯,和余老師一起來加拿大做教練。
余談起他的母親,文化程度雖然不高,但是天天讀《聖經》、寫筆記,背誦經文。1962 年她查出患了淋巴腺癌。雖然沒有告訴她病情(醫生說他已盡力,醫不好了),但她似乎也感覺到這次病得比平時嚴重,只憑信心不斷禱告,結果神垂聽母親的禱告,她的腫瘤消失了,身體慢慢恢復健康。後果她與余老師分享,耶穌印證了祂的話: "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耶穌基督裡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八年代改革開放後,教會恢復崇拜,母親在身體情況許可下,經常去上海沐恩堂敬拜。
余老師說:"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我的家庭和國內千家萬戶一樣,都經歷了大大小小,無數次的政治運動,而我們全家能平安度過,只有一句話能概括:'神的恩典夠我們用,以馬內利,神與我們同在。'我感謝父母幾十年來為我們不斷地禱告,並經常用神的話勵我們。我後來在體育界之所以能有一點成就,都要歸功於父母給我在信仰和做人方面的教導,保守我的一生。僅管我在工作中非常努力,盡量不和同事發生矛盾,但有許多事由不得我,再忍耐心裡也堵得慌,彆得難受。例如看到有可造之才,一再推薦,卻每回都被壓下,只因為 '家庭成份不好'!有時回家向父母訴苦,父母總以《聖經》的話勉勵我要愛仇敵。"
"父母親有時對我說:國家對你很好,不但讓你做教練,還提拔你當幹部,你要盡力去做。與我同期的球友,後來在國內都有很高的職位,有的做了國家的體委主任、副主任、省體委主任、副主任、副部長,等等。但我的性格不適合當幹部,不能適應當時的環境,心裡感到很空虛。因為在人的世界裡有那麼多複雜的關係,大家爭名奪利、勾心鬥角,我看到一些不合理的事,但是又不能,心裡總是很矛盾。父母知道後,要我多做事、少說話,多謙讓、少爭執,要氣量大。但是不管我怎樣忍耐,還是無法適應那種環境。於是下決心出國發展,希望到了國外可以自由地去做自己所喜歡的事情。父母一向勸我多忍耐,但是知道我有出國的意願後,卻一反常態地鼓勵我們。後來母親更說,那是神的安排。"
"現在回想,那時若不出國,可能永遠不會信主,就不可能成為基督徒,也不可能與父母在天堂相見,更見不到耶穌。出國前,父母送我一本《聖經》,母親在上面寫 '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林後5:17)' 父母對我說:你出國之後,第一要多看聖經,要信耶穌;第二要到教會,做一個基督徒。他們知道我很孝順,一定會聽他們的話,也知道天父必看顧我們。1989 年 10 月我到了加拿大,第二年妻小都來了,這樣順利的移民實在是神的帶領。我們全家都去救恩堂做禮拜,參加慕道班,在李世勳牧師的引導下信主受洗。我們一家三口在同一天受洗,這真是一件非常奇妙的事。"
"因為我太太的家人信佛教,她也信佛教。但是通過到教會和參加一些活動之後,她的思想轉變得很快,這是我沒有預料到的。真是感謝主,讚美主!全家蒙福。這麼多年來,我和太太憑著打乒乓球的一技之長,為加拿大 BC 省乒乓球事業的開展做出了一些貢獻。訓練出許多成年和青少年,在加拿大全乒乓球比賽裡取得許多冠軍。消息傳回中國,父母來信,要我們心存感恩,把榮耀給神。"
福音使者
現在的余老師已是七十出頭,不僅身體硬朗結實,語音宏亮,談笑風生,看起來就像五十出頭。
他說起祖父是上海灘的大律師,父親是長子,和叔叔、姑姑們都住在一起。因為父母都信主,按著《聖經》的教導行事為人,又教育孩子們:凡事包容、凡事忍讓。父母也相信,一切都有神的安排,因此要一生跟隨主,行事為人謙和忍讓。有這樣的教育背景,以致於余老師在各樣的環境下,都能靠著耶穌的恩典,穩穩當當地走過來。
余老師的人生就好像一顆裝在普通盒子裡的鑽石,他不刻意去尋求世界的名利,反而以身作則地為別人舖路,幫助許多人藉著他而得到輝煌的成就,他卻站在背後默默欣賞別人的成功,毫不嫉妒,也不羨慕,只是一心栽培。例如:曾拿過世界冠軍的曹燕華(以下簡稱曹)在 14 歲左右時還是一個瘦小文弱的女孩,也沒有出色的成績,但是余老師卻破格提拔她,每天督促她練習。那時因為選調曹,余受到許多的批評。當曹拿到世界冠軍後,卻有許多人出來爭功論勞,余老師卻退到幕後:"培養運動員是我的本職工作,我絕不會把運動員當成我的私人資本和財富。"
余老師夫婦育有一女,在 UBC 大學畢業後,找到合她專業的工作,已結婚生子,女婿也不斷地在探討聖經和人生的真正意義。女兒的一對雙胞胎經常禱告,大人為他們做了一點事,他們兄弟都會說:謝謝耶穌。十分可愛。我們一家的左右銘便是:主的恩典夠我們用。
每次回國探望母親,看到她的身體很健康,我們就感恩。老人家歲數已大,背起新約目錄依然十分熟練。每次見面一定說:"神給你們的安排是多麼地好,要跟隨天父,走永生的道路"。我們回去時,幾乎天天都陪伴她,她每天的作息安排得非常充實:除了三餐、起床後和就寢前的禱告之外,大部分時間都在讀《聖經》,並用一本子作筆記寫心得,一心仰望神。母親特別把耶穌的教導寫成一本小冊子,要我謹記在心,又為我講述耶穌的神蹟。在上海期間,母親要我每天早上八點和晚上八點收聽益友福音電台,她非常關心我的靈命成長。家父在 92 年心臟病發作,被主接去。雖然那時我們因為在國外,趕不及回去照顧他,但知道我們將來在天國必然再相見。
現在我們的人生目標便是向親戚朋友傳福音,不說大話,不說謊話,腳踏實地一步一腳影。每次回去探望親友時,總要抓緊機會向他們傳福音,講我自己信主的經歷,蒙恩得救的事情。我的妻子傳福音比我更生動,感謝主給她的聰明智慧。現在我們兄妹中已有人信主受洗,有的開始看《聖經》,探討人生的目的,和信主有永生的意義。
我的另一個目標是國家隊和那 108 將。現在有空就打電話和老朋友聊天,談談過去一起受訓、比賽中種種快樂和辛酸的往事,再談談信耶穌得救恩的信息。近十年來,在中國舉行了三次世乒賽,還有一些大型的活動,如中日乒乓五十週年記念活動、中國乒壇 108 將聚會、中國國家隊成立五十週年記念活動,等等,我和妻子有幸受到中國乒協的邀請,赴會參加,這些都是我們傳福音的好機會。雖然我笨嘴笨舌,不能說很多道理,但我相信只要有傳福音的心,神必祝福。我和太太都希望將來能夠與 108 將相聚在天堂,求神加恩賜力量給我來完成這傳福音的使命。
我們現在在加拿大溫哥華生活,心裡很踏實,很平安。因為我知道我已經擁有神的救恩,將來可以和我的父母永遠在一起。
乒乓球可以說是國人最普遍喜愛的一種運動。我有不少朋友都從小在石板上練出一手好球技。卅幾年前來到溫哥華時,這裡可以說是乒乓球的沙漠;但是忽然之間,好像有一股東風吹來,喚醒了許多人在腦海裡的記憶。也可以說,藉著早期一些國內高手的 "來臨",大溫哥華區的乒乓球俱樂部一個個如雨後春筍冒了出來。現在不管是溫哥華、列治文或本立比,甚至素里,到處都有乒乓球俱樂部,從早到晚都有人在打球,而且從小到老,從男到女,都有不少高手隱藏在我們中間。當然這要歸功於那些比較早期來到溫哥華的乒乓國手們,例如余長春老師。他們在大溫地區掀起了一股乒乓旋風,而這股旋風越吹越遠。不僅華人喜歡,外國人也喜歡;不僅像我們這樣二戰後出生的人喜歡,在核子武器出現後才出生的人也喜歡。外子就曾經被十幾歲的孩子打得難以招架,大喊:時非我矣!
有鑽石般的性情,放在純樸的不起眼的盒子裡,但是人們一樣認得他,余長春老師,他依然在努力地培養下一代,幫助想學球的人更進一步。但是他真正的夢想,是從前在一起的一百零八將,當年的乒乓好手們,都能得到主的救恩,將來要在天國裡相見,再比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