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結盟
大衛雖然懼怕掃羅,最後仍回到他那裡,相信是聽從了撒母耳的勸告,不過在面對掃羅之前,他先去會約拿單,期望得免死的保証。約拿單以當日公認的家庭習慣(6節),必須回伯利恆為理由以測試掃羅是否決意殺大衛。幾經周折,最後發現掃羅為保王位,果真要殺大衛(31節),兩位肝膽照人的好朋友,惟有暫且分道揚鑣。「約拿單愛大衛,如同愛自己的性命」(17節),有同性戀者以此作為《聖經》贊成他們所作所為例子之一,可謂天大笑話。中國古代藺相如與廉頗「刎頸之交」及孫策與周瑜「總角之好」,均與他們相愛有異曲同工之妙,更何況《聖經》教導我們要愛弟兄,甚至為朋友捨命(約壹3:16),在上帝裡的愛是聖潔的。(撒母耳記上第二十章)
吃陳設餅
大衛逃避掃羅的追殺,走到挪伯向大祭司亞希米勒求助及求指引。亞希米勒是撒母耳在童年蒙召時所跟隨的大祭司以利的曾孫,他是個好人。此次大衛欺騙亞希米勒是奉掃羅之命而來,這種做法為祭司們召來惡果(參22:18、19)。「大衛與他的隨從因饑餓吃陳設餅」一事非常重要,因為主耶穌在講道中曾引用這事件(太12:3、4)。同時,多益是個殘暴的以東人,他親眼看見亞希米勒將聖餅和當日大衛殺歌利亞的刀交給大衛,事隔不久,又將這一切告知掃羅(22:9、10),乃召致八十五位穿細麻布以弗得的祭司被殺,其他侍衛寧願違背掃羅之命也不敢動手,他竟照殺如儀,可謂將人的罪性顯露無遺。(撒母耳記上第廿一、廿二章)
救基伊拉
大衛面對強敵非利士人攻擊基伊拉這件事,先向耶和華求問然後才採取行動,因此大獲全勝。在我們一生的經歷中,事無大小也當求告耶和華。與此同時,掃羅追殺大衛卻仍未停止,約拿單只好到大衛住處,西弗曠野的樹林與他相會,目的在於「使他倚靠上帝得以堅固」(16節),並鼓勵他說:「不要懼怕,我父掃羅的手,必不加害於你。你必作以色列的王,我也作你的宰相,這事我父掃羅知道了。」(17節)話雖如此,事實上,自從這次二人再立約後(18節),今後沒有再相見了。無論如何,約拿單盡力使大衛與掃羅言歸於好的心卻是始終如一。主教導我們:「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太5:9)。(撒母耳記上第廿三章)
不害掃羅
掃羅殺大衛之心從未稍停,當他剛趕走非利士人,立即又尋索大衛。在隱基底曠野山洞中的情況中,正是大衛取掃羅之命,以致今後不需要作亡命之徒,並瞬即成為以色列王的大好機會,結果他卻沒有如此任意妄為,乃是因為「我的主,乃是耶和華的受膏者;我在耶和華面前萬不敢伸手害他,因他是耶和華的受膏者」(6節)。這是大衛做人的原則,他不但不乘人之危,並且稱掃羅為「我主」、「我王」(8節)、「我父」(11節),其後掃羅不得不親口承認「大衛比自己公義」,又肯定「以色列國必堅立在大衛手中」。我們作為基督徒,必須尊重耶和華所設立的領袖,正如大衛不用自己的方法,去否定耶和華的受膏者。(撒母耳記上第廿四章)
效法不良
這一章記載一對性格相反的夫婦:丈夫拿八愚昧頑梗,妻子亞比該有智慧且溫柔。事沿撒母耳死後,大衛下到巴蘭曠野,向當地富甲一方的拿八求取物質上的需用,拿八的僕人也很感激地承認大衛的人曾經保護過他們主人的羊群(15、16、21節)。相反地,拿八(名意愚頑)卻羞辱了大衛差來的人,正要向他報復之際(22節),亞比該立即勸阻大衛:「我主阿,耶和華阻止你親手報仇」(26節),「我主現在若不親手報仇流無辜人的血,耶和華必賜福與你⋯⋯」(31節)。可歎息的是,拿八死後,大衛竟娶亞比該為妻,由此東方君王的不良宮例,竟為以色列王大衛所效法,自他在希伯崙開始登位時,至今已有六個妻子(代上3:1-3)。(撒母耳記上第廿五章)
再次追殺
掃羅在自己的家鄉哈基拉再一次追索大衛,正如他兒子約拿單當日與大衛立約後他要捉拿大衛的情況一樣(參23:15-23),雖然對方在隱基底放過了他一次,他也悔過,事實上仍是包藏禍心,試想「恨」是多麼可怕的事。與此同時,大衛再一次有機會取掃羅之命,他卻將此事的主權交給上帝,因而對手下亞比篩說:「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起誓,他或被耶和華擊打,或是死期到了,或是出戰陣亡,我在耶和華面前不敢伸手害耶和華的受膏者」(10、11節)。當我們「大敵當面」之際,是否用自己的方法去處理?同時,大衛有一班像亞比篩般喜歡動武的手下,造成日後宮中殺氣騰騰的局面。(撒母耳記上第廿六章)
遇撒母耳
當耶和華上帝與掃羅同在之時,掃羅可以藉先知或其他途徑(例如放在以弗得中的烏陵、土明)求問耶和華。今日他面對強敵非利士人卻求助無門,在此時刻,他正犯了古今中外很多基督徒領袖在窮途末路時的錯,竟走上交鬼、占卜之途。上帝不許交鬼的事(申18:10-11),衪卻任憑他遂其心願(羅1:24)讓撒母耳出現在他面前,因為這是他在危急中唯一想到的人。上帝使撒母耳再一次向掃羅宣告他的罪及罪果(17-19節),因此,此事並不是顯出交鬼婦人有能力招出撒母耳,乃是說明上帝可以運用任何情境,向每一個人傳遞衪的訊息。記著:「上帝同在」是基督徒最大的保障。(撒母耳記上第廿七、廿八章)
家人被擄
非利士人既統管各城邑,惟恐已到戰場并肩作戰的大衛和自己的同胞互相殘殺,並對大衛有所顧忌,故此向亞吉提出分道揚鑣的建議(第廿九章)。其後,大衛帶著軍隊回到洗革拉(第三十章),卻發現已被亞瑪力人焚城,眾人妻兒老小都被擄去。在悲痛之餘,別人只想及報復,大衛卻倚靠耶和華他的上帝,心裡堅固(6節),並且先求問耶和華說:「我追趕敵軍,追得上追不上呢?」上帝也給他明確的指示:「你可以追,必追得上,都救得回來。」(8節)結果乃以喜劇收場(18-20節)。」當我們遇患難之時,是否只是停留在悲痛之中,或憑己意而行,甚至心存報復?應當向大衛學習,用堅固仰望耶和華上帝的心,行動之前先求問衪,衪必指引你當行的路。
掃羅陣亡
以上一段記在(撒母耳記上第廿九、卅章)。這一章記掃羅父子戰死沙場的慘烈事蹟。回憶起昔日他被膏作第一位以色列王並非易事,最初撒母耳找他,他正為父尋驢之時已年屆三十五。當撒母耳告知眾民立掃羅為王之時,有一群人並不接納(撒上10:27),其後掃羅聽見雅比人看不起以色列人,就被上帝的靈大大感動而發怒,稍後雖然他擊敗亞捫人,百姓仍不服他(撒上11:12),以致其後登基之時已年屆四十。可見他由平民到榮登王位之路途非常坎坷,上帝卻一直扶持他;可惜他並不珍惜他的職分,浪費一生追殺大衛,以致上帝離開了他,終至抱憾終生,甚至禍及三子。上帝給我們各人不同職分,我們必須順服祂,並全力以赴,不要被自己的私慾所害,否則不但有負上帝所託,甚至使主名受辱,更而禍及家人。(撒母耳記上第卅一章)
大衛哀歌
希伯來原文沒有將撒母耳記分為上下卷是對的,因為前幾章的事件仍在此繼續,至於(撒上31:5)說掃羅死於自殺,而本章10節這亞瑪力少年報稱自己殺了掃羅,目的似是要向大衛領功,但意想不到竟招來殺身之禍。與此同時,我們也認識到大衛輕易動刀的一面,這種情況日後發生在他的手下中更屢見不鮮,故此在大衛晚年時耶和華上帝不接納他為衪建殿的提議(代上28:3),雖然在此刻大衛以「伸手殺害耶和華的受膏者」的罪名把這亞瑪力少年殺了,也非他該用的手段。我們身為基督徒,一言一行都當以討主喜悅作大前題,處事待人當格外警醒,無論為了什麼原因,都不可以做出「借刀殺人」的勾當。(撒母耳記下第一章)
互相殘殺
本章4節題到猶大人在希伯崙膏大衛作猶大家的王,因此時掃羅的兒子伊施波設由元帥押尼珥擁作以色列王,七年半後大衛才成為猶大和以色列全地的王(參5:1-5)。其後押尼珥也背叛了伊施波設投奔大衛(3:12-21)。同時,從12節至32節,連續發生多起殺人流血事件:押尼珥與約押以「戲耍」為名,挑引起伊施波設與大衛雙方僕人的血戰(14-17節27節);押尼珥殺死約押的弟弟亞撒黑(18-23節),互相殘殺第一回合的結果,使大衛失去19人,他的僕人卻殺了對方360人。由此觀之,掃羅雖已死,其手下仍以殺戮洩忿,而大衛也任由其手下奉陪。人若用自己的方法怨怨相報,終必越演越烈,陷入無法自拔的深淵。(撒母耳記下第二章)
殘殺再起
這兩章是第二章殺戮的延續,押尼珥犯上與掃羅妃嬪同房,又妄用耶和華之名威脅伊施波設(3:9-11),其後更自視過高,與大衛大談條件,以為從此平步青雲,但在一瞬間被約押施計刺殺於城門的甕洞中,約押也報了殺弟之私仇。同時,對於押尼珥之被殺,大衛深知事態嚴重(押尼珥在當時以色列人極具影響力),故此用盡言語行動表達他對這事的重視(細讀3:28至39節),但他並沒有懲罰約押。由於伊施波設依重押尼珥作王(2:8-10),押尼珥一死,不見經傳的利甲和巴拿卻殺了伊施波設向大衛領功,再將殺戮延續。《聖經》告訴我們:人類歷史就在這種怨怨相報中盲目推進,主耶穌的大愛才制止了這場永不停止的殺戮。(撒下第三、四章)
名大衛城
伊施波設離世,以色列眾支派到希伯崙見大衛,膏他作以色列王,這是他第三次被膏(其他兩次記在撒上16章及撒下2:4)。從第4、5兩節可以知道,大衛三十歲登基,在位四十年,即有七十歲壽命,剛達到摩西在詩篇中所題及世人壽命的平均年齡(詩90:10上)。然而在我們教會中,越過強壯標準的(詩90:10下)也不少,我們應當感謝天父,多參與事奉。同時,由於耶布斯人認為耶路撒冷城牢不可破,連瘸子、瞎子也能守得住,大衛乃借用這話,決定攻入此城,並替它取名為「大衛城」(8、9節)。當主耶穌降生之時,天使在伯利恆之野地向牧羊人報喜訊正題及此城(路2:11),從此人類就有了永生的盼望。(撒母耳記下第五章)
烏撒的手
大衛要將「坐在二基璐啪上萬君之耶和華留名」的約櫃運到身邊,以期望上帝的同在,可惜的是,他們卻忘記了上主的吩咐:搬運約櫃是要「抬」的,也不可用手摸,免得他們死亡,「會幕裡這些聖物,是哥轄子孫所當抬的」(民4:15)。這次他們竟錯誤用車「載」,在牛失前蹄之時,情急之下,烏撒伸手去扶(手摸聖物),以致招殺身之禍。大衛對內裡乾坤竟毫不察覺,因懼怕乃將約櫃放在迦特人俄別以東家中三個月,上帝藉此賜福俄別以東一家,可見我們辦事必須遵守上主的吩咐,否則只會自食其果。同時,在大衛迎回約櫃之時,在耶和華面前載歌載舞,乃是一種歡欣的表現,米甲為此嘲笑他,故招來咒詛(23節)。(撒母耳記下第六章)
祈求感謝
大衛覺得自己住在香柏木的王宮,上帝的約櫃卻停在幔子裡是不應該的事,乃向先知拿單表達建築聖殿的心願,因為他既是先知又是以色列人歷史的記錄者(參撒下12:1;王上1:10、22、34;代上29:29;代下9:29)。拿單贊成王的心意,上帝卻禁止此事,這是人的心意與上主的啟示未必相同的最好例子之一。面對此情此境,大衛滿有謙卑地向上帝禱告,既表達感恩之心,又道出順服衪、確信衪的權能。他深表詫異的是:耶和華上帝為何揀選一個像他這樣卑微的人,來成就衪偉大的計劃,但他卻深信上主要賜福給他和他的全家。當我們願意順服衪、確信衪的權能去事奉耶和華上帝之時,正是全家蒙福之日。你有這樣的經歷嗎?(撒母耳記下第七章)
秉公行義
從(8:15-18)四節簡單的記述,知道大衛雖忙於軍事,卻不忘秉公行義,以致有美好的政績。亞希米勒與眾祭司在挪伯被殺之後,掃羅立撒督為大祭司(代上6:8),到大衛的時候,撒督仍繼續大祭司之職,又與亞希米勒的兒子亞比亞他同工。亞比亞他本來與大衛同出入,早已是個大祭司(代上16:39)。同時大衛設約沙法作史官,他的職份是記錄國事(參王下18:18、37)。另方面,基利提人和比利提人成了大衛的衛隊,他們並非以色列人,住在巴勒斯坦南方猶大的邊境,本來自迦特,是非利士的僱傭兵,大衛敗非利士之後,收作己用,也是一個好安排。大衛的知人善任,是上帝對他的王朝一種祝福。(撒母耳記下第八、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