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支持
由《歷代志上》第十三章直到第十六章詳細說明大衛作了以色列王之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保護耶和華的約櫃,預備為上帝建造聖殿。(13:1-4)在《撒母耳記》裡沒有記載,而(13:4)「全會眾都說:可以如此行,這事在眾民眼中,都看為好」﹐更是本書作者「釋史」的筆法。第十四章追記大衛搬運約櫃前所發生的幾件事,包括建造宮殿、立王后及妃嬪、生兒育女和戰勝強敵非利士人。「於是大衛的名傳揚到列國,耶和華使列國都懼怕他」(14:16),這是上帝看顧大衛王朝的原因。其後,當教會被建立在地上,「眾人都懼怕,使徒又行了許多奇事神跡」(徒2:43),也正是上帝保守祂的眾兒女所產生的效應。(歷代志上第十三、十四章)
俄別以東
歷代志上第十五章一開始直至十六章43節,是記載約櫃運入耶路撒冷這一件事,除了以《撒母以記下》六章12-20節作根據之外,作者並加了新資料:說出約櫃於停放在俄別以東的家那三個月之中,大衛並非將它置之不理,乃是一方面在城裡預備安放約櫃的地方,一方面叫祭司利未人自潔(12節),好預備將耶和華以色列上帝的約櫃照祂藉摩西所吩咐的,將約櫃'抬'到他所預備的地方(15節),不再用車運送,以免重蹈覆轍,這是吸取了烏撒遭擊殺的教訓(13:9-10)。同時,大衛又作了詩歌和歌唱者的安排(16-24節)。假若你今日靈修的時間充裕,不妨同時將《詩篇》132篇讀一遍,更會感受到本章詩歌表達的方式。(歷代志上第十五章)
神的信實
歷代志上第十五章7至36節的歌頌,分別在《詩篇》105:1-15(8-22節);96:1-13(23-33節);106:1,47、48(34-36節)中見到類似的描寫,這可能出於大衛之手。而這些詩歌都以「上帝信守祂和以色列民立的約」為主題,「以色列民雖歷盡千辛萬苦終必回國」, 這正是上帝是信實的的証明。「耶和華不容甚麼欺負他們,為他們的緣故責備君王」(21節),這也正是亞伯蘭在埃及(創12:11-20)和基拉耳(創20:1-18)面對法老王和亞比米勒王的經歷,耶和華也確實是每一個信靠祂的人的倚靠。「願天歡喜,願地快樂,願人在列邦中說:『耶和華作王了!』」(31節),面對每日發生的一切,你有這份真正感同身受的喜樂嗎?(歷代志上第十六章)
耶穌基督
從(1-3節)我們可以看出一個事實,大衛因為自己住在王宮心有虧欠而希望為上帝建造聖殿(不讓耶和華的約櫃放在幔子裡),先知拿單也憑「上帝與大衛同在」這個條件認為此事可行﹐耶和華上帝卻不容許。有些時候,我們單從自己的角度、憑自己的熱心來看事物是不夠的,必須凡事先尋求上帝的旨意。同時,從11-15節是上帝與大衛家立約的記述,第一位屬便雅憫支派的以色列王掃羅雖告終,屬猶大支派的大衛的國度卻永遠堅立,他的兒子所羅門將建造聖殿(11-12節),在未來上帝所計劃的歲月中,大衛的後裔也就是主耶穌基督,將要建立一個永遠的屬上帝的國度(14節),因為祂兼具神和人的本性(13節)。(歷代志上第十七章)
南征北討
歷代志上第十八、十九、二十這三章記載衛的南征北討,與《撒母以記下》八至廿一章的記述大致相同。第十九章18節至第二十章3節所記﹐與《撒母以記下》十至十二章非常接近,不過大衛與拔示巴犯姦淫的事卻沒有提及。「過了一年,到列王出戰的時候,約押率領軍兵,毀壞亞捫人的地,圍攻拉巴,大衛仍住在耶路撒冷,約押攻打拉巴將城傾覆」(20:1),大衛與拔示巴犯罪的事正在這段時間發生(撒下11:1)——拉巴是當日亞捫人的首邑,即今日約旦國的首都安曼。大衛的忠臣、拔示巴的丈夫赫人烏利亞也在大衛派約押設計之下死在沙場,成了大衛一生最大的破口,但上帝仍重用這負罪的「常人」。 (歷代志上第十八、十九、二十章)
俄別以東
歷代志上》沒有記載大衛犯姦淫的事,卻將他核點國民的事,作為他唯一的過犯(21:1),所不同者:《撒母以記下》所記核點國民,犯罪重點放在上帝的怒氣和刑罰上﹐本書的重點放在大衛購地築壇上。從《歷代志上》第廿二章起至第廿九章記載大衛王朝末期的事,其他書卷並沒有記載,內容包括建造聖殿的籌備、利未人和祭司的職任和王位的繼承。「大衛又吩咐以色列的眾首領幫助他兒子所羅門」(22:16)﹐因當時他年幼且無任何行政經驗,在傳統上認為所羅門登基時只有十二歲,但從(王上11:42)推斷,他繼承王位之時大概是二十歲。無論如何,大衛正如一般父親一樣,視替兒女先鋪平人生前路為己任是必然的。(歷代志上第廿一、廿二章)
神的信實
《歷代志上》第廿三章至廿六章集中記述三個重點:1.大衛為建殿準備建築材料和經費。2.大衛為所羅門預備輔佐的人才。3.大衛為聖殿的行政與祭祀體制作好規劃。「大衛年紀老邁,日子滿足,就立他兒子所羅門作以色列王」(1節)這一種表達方式,雖然跳過了立所羅門為王過程中的一番宮廷角力(王上第一、二章),但卻有意帶出「大衛與所羅門父子積極建立起合上帝心意的王朝」的努力,以及繼往開來的勇氣,我們可以體會本書作者的良苦用心。假如我們在教會的聖工中一同事奉,也應當抱著「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要得上帝在基督耶穌裡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的心,通力合作,排除萬難去榮耀天父。(歷代志上第廿三章
二十四班
當現在耶路撒冷回復聖所中心的地位﹐同時以色列人數逐漸增多的情況下,亞倫後裔祭司的班次便分成二十四班,這正說明他們一年中有兩個禮拜供祭司的職分。同時由於猶太人的日曆平均在五年中有兩年有十三個月,供職的期間就會年復一年逐次遞增。下一章第4及5節,本書作者有意表明希幔除祭司之外,也有先知(「先見」即「先知」)的職分,而這些先知也擁有兒女眾多的福氣。而第6節則補充「亞薩、耶杜頓、希幔都是王所命定的」,意思乃是說明他們在尊榮上並無分別。再者,你有沒有留意到:《新約》中所記施洗約翰的父親祭司撒迦利亞﹐是屬於亞比雅班的班次(10節,參閱路1:5)。(歷代志上第廿四章)
謳歌班次
從本章第1節的小字「唱歌原文作說預言,顯然看出被選派作謳歌者,有比一般的利未人有更高的榮譽。其實祭司如撒迦利亞的兒子雅哈悉(代下20:14)和耶何耶大的兒子撒迦利亞(代下24:20)也有過說預言的事。同時基督教被稱為歌唱的宗教,耶和華上帝極喜悅我們在崇拜中用詩歌讚美祂,直到將來仍是如此(參啟14:1-3;15:2-4)。我們必須反省:有基督徒不注重聖樂,甚或有人視聖樂低於世俗的歌唱、藝術歌曲、民謠......,這都是錯誤的觀點。「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教導,互相勸戒,心被恩感﹐歌頌上帝」(西3:16),這是我們敬拜上主的方式和內容,也更是我們的心志。(歷代志上第廿五章)」
守門班次
本章1至11節提及24個名字,但沒有分成廿四班,所以守門者的任務是不太清楚的,不過他們乃分屬三個家族:可拉族的米施利米雅(1-2節)、米拉利族的何薩(10節)和俄別以東家族(4節)。「耶和華殿裡的府庫」(21-22節)儲存民間的奉獻和一般祭祀所用的器具與設備﹐而「聖物的府庫」(25-28節)則儲存戰利品,將作戰奪得的財物分別為聖歸給上帝。「管理以色列的外事」(29節)、「上帝和王的事」(32節),說明聖、俗的事都辦,包括聖殿中的事和民間的事。同時,「外事」若比較(尼11:16),他們可能就是收集當納給聖殿的捐獻,可見身為上帝的子民,確是有當盡的本份。(歷代志上第廿六章)
軍民首長
本章1至15節所言軍隊的班次應是王家衛隊的人數,每月二萬四千人,數目似乎太多,但若分佈到全國各地,人數是合理的。同時,亞撒黑在大衛還在希伯崙作王的時候就已被殺,何以在(7節)有「四月第四班的班長,是約押的兄弟亞撒黑。接續他的,是他的兒子西巴第雅」?也許這些班次早已編定,也許在這裡是著重西巴第雅是亞撒黑的兒子,對亞撒黑仍表示尊重。(33節)所提亞希多弗是一足智多謀的人,但後來卻因為背叛大衛,事敗自殺身亡。戶篩則一直忠於大衛,二人的所作所為及結局大相逕庭。我們身為基督徒,在不同情況中有不同身份,例如在家、在教會、在社會都有自己當盡的本份,藉以榮神益人。(歷代志上第廿七章)
繼承王位
《歷代志上》第廿八、廿九章是本書獨有的記載,大衛宣佈建造聖殿及王位的繼承人。「耶和華賜我許多兒子﹐在我兒子中,揀選所羅門坐耶和華的國位,治理以色列人。耶和華對我說:『你兒子所羅門必建造我的殿和院宇,因我揀選他作我的子,我也必作他的父』」(28:5、6),在此上帝視所羅門若子,正如我們也是祂的兒女一樣,但兒女也當盡自己的本份。耶和華上帝繼續表明:「他若恆久遵行我的誡命典章,如今日一樣,我就必固定他的國位,直到永遠」(28:7)。同時,我們要留意,( 29:22)「他們奉耶和華的命,『再』膏大衛的兒子所羅門作王」,因在(王上1:39)曾膏立過所羅門一次,但此次膏立即登基。(歷代志上第廿八、廿九章)
王求智慧
《歷代志下》一開始立即將以色列人歷史上疆域廣大、國力富強的所羅門時代刻意描述(第一至第九章),但卻用更多篇幅記述所羅門死後國家一分為二的境況(第十至第卅二章),包括變本加厲苦待百姓的羅波安、晚年失誤的亞撒、烏西雅,終身不進聖殿的約坦,中興之王約沙法、希西家,極壞君王瑪拿西,戰死沙場的約西亞,及末代四王約哈斯、約雅敬、約雅斤和西底家,這些都是南國諸王。書中儘量不提離經叛道、信仰異教、弒君奪位屢見不鮮的北國,因為她不能代表以色列民族。不過,作者仍有一顆熱切盼望分裂了的南、北二國復合的心,在原本上帝所賜的土地上重建一個合祂心意的新國家。(歷代志下第一、二章)
建造聖殿
《歷代志下》第三章1節至第五章1節的建造聖殿記載可參閱(王上5:1至7:51),不過卻省略了所羅門其他建築物的詳情,也把聖殿本身的一些細項刪去。「所羅門就在耶路撒冷,耶和華向他父大衛顯現的摩利亞山上,就是耶布斯人阿珥楠的禾場上,大衛所指定的地方,預備好了,開工建造耶和華的殿」(3:1),摩利亞山是亞伯拉罕獻獨生子以撒給耶和華作燔祭的地方,由於上帝預備了公羊作代替品,故此稱那山為「耶和華以勒」(創22:14)。此處經文也是《聖經》說明錫安山﹐就是摩利亞山的出處,大衛向耶布斯人阿珥楠購入此地建造聖殿。不過現時聖殿已毀,回教的阿馬爾寺卻建在這廢址上。(歷代志下第三、四章)
奉獻聖殿
《歷代志下》第五章2節至第七章22節的奉獻聖殿記載可參閱(王上8:1至9:9),但卻補充了一些關於禮拜儀式的知識。「那時所羅門說:耶和華曾說﹐『 他必住在幽暗之處』」(6:1),若翻譯作:『他情願住在雲層裡』更為適合。這種筆法,正是証明了人類有限的語言文字,無法完全描寫上帝的無限。例如:耶和華上帝描寫祂自己時,只能說「我是自有永有的」(出3:14),又說「我是阿拉法(臘文第一個字母α),我是俄梅戛(希臘文最一個字母Ω)」(啟22:13),「幽暗」(出20:21)、「密雲」(出19:9)都是人用有限的語文努力去描寫無限的上帝,同時,如何去「領受天父」,各人的經歷又有所不同。(歷代志下第五、六章)
上帝悅納
「所羅門祈禱已畢,就有火從天上降下來,燒盡燔祭和別的祭﹐耶和華的榮光充滿了殿」(7:1)。有火從天上降下燒盡燔祭,是上帝在眾百姓面前表示祂的悅納,而在(7:5)所獻的是神人共享的「平安祭」(參閱利未記第三至第五章),為期約半個月。另方面,「所羅門往哈馬瑣巴去,攻取了那地方」(8:3),此一戰役在別的書卷並無記載,哈馬瑣巴在北方的幼發拉底河流域,其父大衛曾征服此地,使以色列的北方領土直達當年耶和華上帝所應許亞伯拉罕的伯拉大河(即幼發拉底河),本書作者乃根據資料補充,也藉此說明在所羅門治理之下以色列國國力之盛,這也正是耶和華上帝所應許的。(歷代志下第七、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