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豐富
《歷代志下》第九章中,急速地從示巴女王仰慕所羅門的名聲,親臨耶路撒冷領教他名不虛傳的智慧,並送上極多珍貴的禮物,又導致其他例如亞拉伯諸王及埃及各國送來包括物資上的黃金、寶石、香料、檀香木、銀子、象牙、金器、銀器、衣服、軍械、香柏木;動物包括猿猴、孔雀、騾、馬......,以示對所羅門的景仰,又立即急轉直下陳明「所羅門與他列祖同睡,葬在他父大衛城裡」(31節),似在提醒讀者:富貴如所羅門王,結局與世人並無分別。同時,示巴女王之言:「耶和華你的上帝是應當稱頌的。祂喜悅你,使你坐祂的國位,......」(8節),告訴我們,在今日上帝所賜給各人不同的位分上,必需討衪喜悅。(歷代志下第九章)
違棄耆老
《歷代志下》第十章開始記述分裂後的南國(間中略提北國事,作者關心以色列國的百姓,卻譴責王離棄上帝),所記內容屬獨有資料,並非全來自《列王記》。同時,本書作者並沒有記述「王國一分為二是因為耶和華不喜悅所羅門犯罪」(王上第十一章)的遠因,卻直接帶出他兒子羅波安不體諒「你父親(指所羅門)使我們負重軛作苦工」(4節)的難處,羅波安不接納耆老「王若恩待這民,使他們喜悅......他們就永遠作王的僕人」(7節)的忠言,反而變本加厲地苦待百姓,乃召致耶羅波安乘虛而入,使王國必須分裂,否則,可能可逃過一分為二的悲劇。不過,作者也聲明「這事乃出於上帝」(15節)。(歷代志下第十章)
謙卑善終
本書作者祭司以斯拉對王國分裂之後第一位猶大國國王羅波安的評論有四點:(1)他不納忠言的失敗導致王國分裂(參閱昨天的經課)。(2)他聽從上帝的話鞏固猶大國(11:5-23)。(3)他卻因驕傲招來災禍(12:1-11)。(4)他因謙卑而得善終:「王自卑的時候,耶和華的怒氣就轉消了,不將他滅盡,並且在猶大中間也有善益的事」(12:12),這「善益的事」特別指的是「當北國耶羅波安誤導百姓拜金牛之際,南國卻絲毫不受影響,以致耶和華上帝一直在他們中間」。由此可見:當一國之君自卑的時候,百姓亦得著上帝同在的福祉;當一家之主謙卑跟隨主,全家也必蒙受天父恩臨、恩佑(筆者六個孫其中兩個名字)的福份。(歷代志下第十一、十二章)
亞比雅王
當亞比雅接續父親羅波安作猶大王之時,他與北國耶羅波安仍戰火不斷,在他的心目中,這是一場持久的正義之戰,而他宣戰的根據是:1.耶和華以色列的上帝曾與他們立鹽約,這國永遠賜給大衛和他的子孫(13:5)。2.羅波安登位之時幼弱,無法抵抗跟隨耶羅波安的無賴(13:7)。3.北國抗拒大衛子孫所治理耶和華的國,同時耶羅波安又為他們製造當作神去拜的金牛犢(13:8)。4.北國驅逐耶和華的祭司亞倫的後裔和利未人另照外邦人的惡俗為自己立祭司(13:9)。重點在於:「因為我們遵守耶和華我們上帝的命,惟有你們離棄了衪」(13:11)。本書作者無形中再一次告訴我們:大衛子孫主耶穌立的「新約」的實現。(歷代志下第十三、十四章)
晚節不保
猶大國諸王中,亞撒算是一個好王:他從國中除去一切偶像(王上15:12),將父王已分別為聖的金銀器皿奉入聖殿(王上15:15),又倚靠耶和華上帝大勝古實百萬大軍,並聽先知亞撒利亞的話重修聖壇(代下14:1-15),在位第十五年領導國家大復興(代下15:1-11),可惜到了後期處心積慮要攻以色列國,不求問上帝卻竟求助於亞蘭王(王上15:18-20),此時先知哈拿提醒他竟又被囚禁(代下16:7-10),及至晚年,連患腳病也不求問上帝(代下16:11-13),未及兩年,因腳患而死。亞撒的一生,可謂晚節不保。可惜!可惜!「耶和華的眼目遍察全地,要顯大能幫助向他心存誠實的人」(16:9上),切記!切記!(歷代志下第15、16章)
約沙法王
《歷代志下》第十七章至第廿一章三節記載猶大約沙法王的事蹟甚為詳細,他在位25年,其中三年與父親亞撒一同主政﹐更與耶和華上帝的關係很親密:「耶和華與約沙法同在,因為他行他祖大衛初行的道,不尋求巴力」(17:3),「他高興遵行耶和華的道,並且從猶大除掉一切邱壇和木偶」(17:6),而約沙法廢除偶像的努力程度,可從「他們(他所差遣的臣子、利未人、祭司)帶著耶和華的律法書,走遍猶大各城教訓百姓」(17:9)體會到。用現今的說法,約沙法所進行的是一場屬靈的爭戰,要取勝必需從心靈裡作徹底的改變。今天我們要為自己、為上帝的國度打屬靈的美仗,也必定要帶著《聖經》話語面對強敵。(歷代志下第十七、十八章)
單仰望神
在《舊約》的記載中,有好幾場戰爭是用超乎常情的方法去打敗敵人的,而這裡約沙法王用禁食禱告戰勝強敵是其中一個好例子;在他的禱告文中,他肯定了上帝的主權(20:6),認定了上帝與他們立的約(20:7-11),並且完全謙卑(20:12下),上帝就差派先知雅哈悉回覆他:「猶大眾人,耶路撒冷的居民和約沙法王,你們請聽,耶和華對你們如此說,不要因這大軍恐懼、驚惶,因為勝敗不在乎你們,乃在乎上帝」(20:15)。約沙法王乃將雙重保証:「信耶和華你們的上帝就必立穩,信祂的先知就必亨通」(20:20下)向全民宣佈,結果打敗了他的宿敵,上帝賜他四境平安(20:30)。今日,我們面對屬靈的戰況也是如此。(歷代志下第十九、二十章)
約蘭惡王
在猶大國諸王中,約蘭是一無是處的惡王。從作者「他去世時無人思慕」(21:20)八字真言,看出他為王八年的敗壞。約蘭先殺了自己的兄弟,目的在於取回父親分給他們的財產和城邑(21:3、4);又與妻子(北國亞哈王的女兒亞他利雅)朋比為奸,幾乎令王室絕後(21:6、7);不但原來進貢的異族紛紛背叛(21:8-10),自己也大建邱壇,引導百姓拜偶像(21:11),結果帶來各方面的刑罰:包括遭古實人的擄掠,子女全被殺﹐只剩下一個約哈斯(21:17),最終自己更患痼疾身亡(21:18、19),背叛上帝的人就是如此下場。至於(22:12)提到整個猶大國王朝唯一不屬大衛子孫的女王亞他利雅執政了六年,我們不可不知。(歷代志下第21、22章)
約阿施王
約阿施作猶大王可分三個階段:1.大衛王室幾乎被斷絕之際為上帝拯救過來,大祭司耶何耶大率眾擁立六歲大的約阿施為王,於是大衛一脈得以延續。2.約阿施王在大祭司耶何耶大的輔佐下,全民敬拜耶和華以致國運昌隆(24:1-16)。3.及至耶何耶大離世,約阿施聽從了眾首領的讒言去事奉亞舍拉和偶像,上帝的靈感動耶何耶大的兒子撒迦利亞警告他們,卻招來殺身之禍;其後刑罰終來臨,導致亞蘭人攻佔耶路撒冷,劫掠財物,約阿施不久也病重而死(24:17-27)。由此可見,在以色列人的歷史中﹐大祭司成了王朝的保護者和政權的輔佐人,尤其在位君王年紀尚幼之時更是如此。上帝忠心的僕人必須隨時準備慷慨就義。(歷代志下第廿三、廿四章)
亞瑪謝王
本章記猶大王亞瑪謝的事,與《列王紀下》十四章1至22節相同之外,還添上一些其他資料(5-16節)。整章上半章說明能戰勝以東人,是因為聽從先知的話,放棄從以色列國找雇傭兵(5-12節);但他作王後期卻倒行逆施,不聽從先知的話,反而去拜以東的偶像,招來軍事上的失敗及自己悲痛的下場(14-24節)。其中有一些《聖經》慣用詞,例如「以法蓮」是指北國以色列(7節),「西珥」即以東人,都應留意。同時,以色列王約阿施所說的一個比喻(18 節),目的在貶低亞瑪謝的身份,以挫其銳氣。「亞瑪謝卻不肯聽從,這是出乎上帝,好將他們交在敵人手裡,因為他們尋求以東的神」(20節),這是上帝「任憑」有犯罪心的人去犯罪的例子。(歷代志下第廿五章)
烏西雅王
烏西雅王(王下第十五章稱為亞撒利雅),雖然只有十六歲就登基,但他聽從通曉上帝默示的先知撒迦利亞的話而定意尋求耶和華,所以打敗強敵非利士人、亞伯拉人及米烏尼人,連亞捫人亦向他進貢,乃重建以祿於先,鞏固耶路撒冷城牆於後。當他聲名大噪、土產豐收、兵強馬壯之際,竟然心高氣傲,以致干犯耶和華上帝,進耶和華的殿,要在香壇上燒香(16節,這原本是祭司的職分),八十人之眾竟阻止不了他,以致發大痳瘋,從此不能齊家治國,死時更留下污穢名號(23節)。當上帝賜我們凡事順利時,切勿忘記衪的恩典而心高氣傲,應當謹慎自守,存感恩的心,使自己與身邊的人更蒙福。(歷代志下第廿六章)
亞哈斯王
《歷代志下》第廿七章用「行正道」及「日漸強盛」概括了約坦王十六年的政績,他一生不重覆前幾位王「先善後惡」的軌跡,而一直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的事。至於《歷代志下》第廿八章乃作者將《列王紀下》第十六章重新編寫,亞哈斯王的倒行逆施,將歷代先王致力保持對耶和華上帝的信仰盡量去摧毀。在此情況之下,上帝一反常態使用以色列國刑罰猶大國(28:8)﹐而北國族長們出面要求送返被擄的「弟兄」(大家同是猶大人),不可將之當作奴僕,免得得罪上帝(28:13)。從以色列士兵對被擄者的一片愛心(28:14、15),已看不到兩國分裂的仇恨,營造出兩國團結的希望,這也正是本書作者所祈盼的結果。(歷代志下第廿七、廿八章)
希西家王(一)
從《歷代志下》第廿九至第卅二章,作者用了四章的篇幅記述希西家王的事蹟,除了大衛和所羅門之外,沒有哪一位猶大王受到如此的重視,而在這四章中,用了三章論及宗教的革新:包括潔淨聖殿及獻贖罪等祭(第廿九章),全以色列人代表歡慶逾越節(第三十章)和安排眾百姓在聖殿中繼續敬拜上帝(第卅一章)。「希西家吩咐在壇上獻燔祭,燔祭一獻,就唱讚美耶和華的歌,用號,並用以色列王大衛的樂器相和。會眾都敬拜,唱歌的唱歌,吹號的吹號,如此直到燔祭獻完了」(27、28節),可見本書作者以斯拉給予希西家與大衛王有同等的尊重,同時他也是「聖樂崇拜」的最佳策劃人。(歷代志下第廿九章)
希西家王(二)
在《歷代志下》第三十章中,希西家王趁以色列國已亡之時機,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寫信給仍留在北國未遭亞述王所擄的眾百姓,目的在號召他們重回耶和華上帝的懷抱,由於此時背離真道的王和首領都已被擄去亞述,復興運動可以同時在北國推行(6-12節)。與此同時,希西家王帶著眾首領及耶路撒冷全會眾齊商議,將逾越節延遲一個月(2-3節),不僅讓祭司有時間自潔,也使以色列民有足夠時間前來耶路撒冷(3、13節)。事實上,自從聯合王國一分為二之後,南北二國眾百姓已有二百多年沒有在一起慶祝逾越節了!這也正是本書作者以斯拉盼望上帝的選民再度合而為一所存心良苦的記述。(歷代志下第三十章)
希西家王(三)
在《歷代志下》第三十一章整章中有一個特別主題,就是「十一奉獻」,希西家王要百姓遵守這當年耶和華上帝吩咐摩西向以色列民頒佈「十獻其一」的誡命,同時他自己也以身作則先從自己的產業中奉出應獻的一分,供燔祭之用(3節),以提醒他們注意:要整體靈性復興,必須同時注意供應專職事奉的人,上帝的僕人「不但吃飽,且剩下的甚多(生活富裕)」﹐「因為耶和華賜福與他的民,所剩下的才這樣豐盛」(10節)。「凡希西家所行的,無論是辦上帝殿的事,是遵律法守誡命,是尋求他的神,都盡心去行,無不亨通」(21節)。這就是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我們的上帝的好榜樣,也是我們蒙福的根源。(歷代志下第卅一章)
希西家王(四)
在前三章記述了希西家王推行全國的復興靈性的工作之後,《歷代志下》第三十二章以「這虔誠的事之後,亞述王西拿基立來侵入猶大」(1節)作開筆,使我們留意到,當我們靈性復興之際,要慎防敵人不甘心的攻擊。跟著記載了五件事:1.上帝的使者殺盡亞述王西拿基立入侵耶路撒冷的將帥,救他們脫離仇敵(1-23節)。2.希西家患不治之症蒙上帝醫治(24節、而25、26這兩節經文要細心咀嚼)。3.希西家的尊貴和財富(27-29節)。4. 建造著名的「希西家水道」(30節)。而5. 將國中財富向巴比倫使者炫燿,惹上帝怒氣(31節),以致先知以賽亞預言猶大國被擄巴比倫的事(賽39:5-7),實在使人惋惜。(歷代志下第卅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