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作者在前三期論述了《聖經舊約》所呈現的猶太文明﹐ 以及西方歐美的基督教文明﹐本期繼續探討。查看前文請在本刊網頁(www.GlobalTM.org) 內點擊 "昔日真理報" 後﹐再按年、月份查閱。
3、中世紀的文明--神性倫理對人性的馴化更新
"中世紀的黑暗" 這種說法,是西方反基督教的人文主義陣營的批評。事實上,中世紀教會對社會的深刻控制和影響,是將野蠻的入侵游牧民族馴化成文明的歐洲人的重要原因。可以說,沒有中世紀神性倫理烈火的煉淨,就沒有之後歐洲文明的輝煌。中世紀的基督教的錯誤,主要是神性倫理壓制人性自由的神學錯誤和天主教會的錯誤機制。
從宏觀的角度來看,一千年之久的中世紀(從公元 476 西羅馬滅亡算起)的第一個 500 年,是馴化野蠻民族並建立基督教國家的過程,如同以色列人出埃及。中世紀的第二個 500 年裡,由於政治與神性信仰的合一,在社會中嚴格執行基督教的倫理法典,是上帝提升人類文明的過程中的一個必經階段,就如同出埃及之後在曠野 40 年的信仰和倫理的錘煉,主要也是通過政治與神性信仰合一且二權分離的模式。
中世紀的教會有許多腐敗,虧缺了上帝的榮耀。這些罪行包括教皇職位可以買賣、設立宗教法庭殘酷處死異端者、出售贖罪券,等等。正如奧古斯丁說明的,上帝之城是無形的,卻永恆屹立,由聖靈所連接的眾聖徒的心靈而組成的無形教會﹐以及無形教會所組成的上帝國度,也是如此,聖潔而毫無瑕疵。有形教會的問題不斷,主要是因為人的罪性,特別是教會領袖和神學家的錯誤。中世紀的教會和政府的關係,即國王和教皇的關係,屬於《舊約》中的二權分立模式。國王和教皇之間的權力斗爭導致相互的地位此伏彼起,是中世紀的主題之一。
然而,盡管有許多的錯誤,上帝仍然讓他的教會不斷成長和成熟,從而不斷更新歐洲的文明程度。中世紀採用信仰和倫理的法律化,並通過嚴厲的懲罰迫使人們遵守。作為剛剛接受基督教的那些野蠻民族,正是通過這種包括國王在內的所有人都必須臣服在教會權柄之下的制度,沒有躲避的空間,才被迫在生活中全方位地深刻實踐基督教的神性信仰和人性倫理。這也是曾經為浪子的奧古斯丁的悔改生活歷程模式。500 年的嚴格教育和實踐,導致了人們的道德水平和個人靈性素質空前提高,悔改和敬虔成為社會文化公德,成為人們個人生活和生命的一部分,並結出聖潔的果實,從而形成了基督教文明的堅實社會基礎和傳統倫理文化環境,迎接中世紀後的第三個 500 年文明的全面升級。
在第二個 500 年裡,從公元 1096-1291 年,西方歐洲國王們和教皇聯合發動了七次十字軍東征。在這個過程中,人性文明(文藝、建筑、科技等方面)十分落後的歐洲開始接觸到東羅馬的希臘傳統文化,大開眼界,包括教皇在內的社會精英十分著迷。聖戰結束後,從 14 世紀初期,旨在學習羅馬傳統文明的文藝復興運動開始在歐洲興起,一直持續到 16 世紀。"文藝復興傳到北歐,掀起了學術運動。因此使得一大批宗教領袖們成為學者,不僅研究古代神學文獻,而且還積極思考研究當時教會的神學思想錯誤,從而大大促進了基督教神學理論的健康發展,為宗教改革的到來和成功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參看筆者《神性與人性》)
這 200 年的文藝復興運動,是在神性信仰的基礎上發展人性文明的過程,正如以色列人從埃及等發達國家學習人性文明一樣,上帝開始引導歐洲人進入成熟健康的文明形態。事實上,在十字軍東征的後期,偉大的神學家阿奎那的托馬斯,就將希臘哲學的精華--亞裡斯多德的形而上學進行註釋和發展,在思維模式方面和哲學相關的學術領域裡促進了歐洲的文明。因此,文藝復興運動不過是在此基礎上的全面希臘-羅馬化的過程。
這樣看來,歐洲文明的發展模式與猶太文明發展的模式類似:將最初所處的社會文明模式推倒重建,首先確立嚴格的神性信仰(尊主為大),其次建立倫理法典更新個人和社會道德水平,並建立國王和教皇的二權分立模式,然後學習其它民族先進的人性文明,最後形成自身的獨特而輝煌的高度文明。然而,兩者共同的問題是——都是人的罪性所導致的,在獲得高度文明之後,人們就開始驕傲自大,貪圖享受,努力爭取一種沒有上帝及其倫理約束的罪性自由,最終導致神性信仰遭到遺棄。於是,文明就迅速墮落,荒涼的結局定了。
4、近現代的英美文明--西方文明的輝煌頂峰
基督教改革,讓西方歐洲開始進入了迦南。社會文化的重點從單純的神性敬虔轉向 "信徒皆祭司" 和 "職業皆呼召" 的信仰在生活中的具體實踐。神性與人性在個人生活和社會文化中都開始獲得健康的平衡。文藝復興已經導致了社會文化的豐富多樣性,尤其是藝術類的成就,提升了整體文明層次。除了天主教團體之外,整個歐洲都沉浸在喜悅中。改革所帶來的人性自由空氣,不僅使普通信徒們從信仰的僵化形式中解放出來,也讓國王貴族們長舒一口氣,開始享受因天主教勢力衰落而導致的政治自由和政權回到凱撒手中的快樂。由於錯誤的神學、教義和教會體制得到糾正,不僅是教會,社會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基督教改革之後,始於 17 世紀的啟蒙運動,讓歐洲人的思想和創造力爆發出史無前例的生機,締造了煙花般絢爛的新文明。在之後的二個多世紀裡,歐洲的社會在神性與人性的平衡發展環境中,發揮出驚人的潛力,自然科學、藝術、經濟、憲政模式、軍事(火器的優勢)等,全面高速發展,達到了人類文明史中自羅馬帝國以來的最高點。其中,英國成為這些文明有代表性的中堅力量。盡管啟蒙運動於 19 世紀初期通過學術界和政界轉化成現代主義思想運動,在歐洲形成了公開挑戰基督教信仰及其思想的勢力,但其健康的發展還是一直持續了 400 多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才放慢了腳步。
這 400 年的輝煌,是在神性信仰、基督教倫理主導的政權管理和社會文化的前提下,羅馬-希臘傳統的世俗人性文化,特別是科技和文藝的發展,獲得了足夠自由的空間,綜合作用而導致的。這是真理神性信仰文化和希臘式理性邏輯哲學的人性文化相結合的美好果實﹔同時,不可忽略憲政制度的重要作用。盡管當時的世俗文化是以反基督教的性質出現,但是以暗流的方式運作,並沒有成為主導社會的勢力,卻正好彌補了當時歐洲人性文化的不足。這是一種注定的巧合。
此外,自 17 世紀中葉起,西方文明在歐洲文明之外,還發展出美國文明這一分支奇葩。美國文明的發展過程和模式,與猶太人在摩西的帶領下的文明進程非常類似,因此其文明成果也是輝煌的,並在歐洲文明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達到人類歷史中文明程度的新高峰。公元 1620 年,一批英國等地的清教徒,離開了逼迫他們的歐洲(埃及),乘五月之花號輪船,來到今天美國東北部的普利米斯登陸,正式進入這片迦南美地。
在登陸之前,船上的乘客集體同意制定簽署了《五月之花號公約》--美國的第一份政治契約,內容如下:
"以上帝的名義,阿門。我們這些簽約之人,是蒙上帝恩佑的大不列顛、法蘭西及愛爾蘭的威嚴的國王詹姆斯陛下的忠順臣民,信仰之捍衛者,--為了上帝的榮耀、基督徒信仰的推廣和我們的國王和國家的榮譽,我們航行渡海,為了在弗吉尼亞北部建立第一個殖民地,因此在上帝面前共同庄嚴簽約﹐彼此自願結為公民政治團體。為了使上述目的得以有序進行、維持和發展,亦為將來能隨時制定、構建和規范最符合、最方便於本殖民地總體利益的一切公正和平等的法律、法規、政令法案、憲章與公職,我們全體承諾對此約完全的遵守與服從。據此,於主後 1620 年 11 月 11 日,我們的英格蘭、法蘭西、愛爾蘭第十八世和蘇格蘭第五十四世的國王陛下在位之年,在鱈魚角簽署姓名如下,以此証明。"
在這份契約中,至少包含了理想文明生態的三大板塊:
1、"以上帝的名義" 和 "推廣基督教信仰",奠定了神性信仰基礎。
2、基督徒信仰同時也包括了基督徒倫理,還有 "公正和平等的法律、法規、政令法案、憲章和公職"。
3、然後 "在上帝面前庄嚴簽約,彼此自願結為公民政治團體",確定了憲政管理和公民權利。
《五月之花號公約》明確了理想文明的三大板塊,並且共同簽署,美國文明就是按照這個方向發展的。至於文明的第四因素--文藝發展,在前三大文明板塊運作而提供的條件下,是順理成章的。這個公約對於美國文明的形成,意義超過那份專注在政治和公民權利的《獨立宣言》。《獨立宣言》更多地是代表了羅馬政治-希臘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性信仰。因此,《五月之花號公約》和《獨立宣言》構成了理想文明生態的兩部分要素:以基督教為基礎的信仰神性文化和以理性邏輯哲學思維模式為基礎的人性文化。
在之後的 300 年裡,美國文明迅速發展,在經歷了獨立戰爭和南北內戰之後,文明走向成熟,並在 20 世紀初期一躍成為世界最發達的文明強國。美國文明在 20 世紀導致了全球化運動,因此對全世界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涉及人類文明的各個方面:基督教信仰、科技、政治、經濟、軍事、教育、文藝、體育,等等。美國文明不僅是基督教文明史的最高峰,也是迄今人類文明的最高水平。
亞歷西斯.德.托克維爾(Alexis de Tocqueville 1805-1859 法國政治思想家),在其名著《論美國的民主》的第十五章中,深刻闡明了基督教是美國公民社會—民主制度的不可分割的因素,並提倡政府應當遵守基督教的道德。對於基督教信仰在美國公民社會中的作用,他是這樣闡明的:
"在美國,每星期的第七天,全國的工商業活動都好象完全停頓,所有的喧鬧的聲音也聽不到了。人們迎來了安靜的休息,或者勿寧說是一種庄嚴的凝思時刻。靈魂又恢復了自主的地位,並進行自我反省。
在這一天裡,市場上不見人跡﹔每個公民都帶領自己的子女到教堂去,在這裡傾聽他們似乎很少聽到過的陌生的布道講演。他們聽到了高傲和貪婪所造成的不可勝數的害處。傳教士向他們說:人必須抑制自己的慾望,只有美德才能使人得到高尚的享樂,人應當追求真正的幸福。
他們從教堂回到家裡,並不去看他們的商業帳簿,而是要打開《聖經》,從中尋找關於造物主的偉大與善良,關於上帝的功業的無限壯麗,關於人的最後歸宿、職責和追求永生權利的美好動人描寫。
美國人就是這樣擠出一點時間來淨化自己,暫時放棄其生活上的小小慾望和轉瞬即逝的利益,而立即進入偉大、純潔和永恆的理想世界的。
我在本書的上一卷裡考察過美國人的政治制度得以持久的原因,並認為宗教是主要原因之一。現在,我要研究的是宗教對個人的影響,並認為這種影響對每個公民的作用,並不亞於它對整個國家的作用。
美國人以他們的行動証明:"他們認為必須依靠宗教,才能使民主制度具有德化的性質。美國人本身對於這個問題的看法,也是一切民主國家應當理解的真理。"(該翻譯版本來自 http://www.pacilution.com/ShowArticle.asp?ArticleID=4028
令人遺憾的是,始於文藝復興時期、在啟蒙運動和現代主義運動中發展壯大並在二次世界大戰後逐漸羽翼豐滿的﹐以抵擋基督教為主旋律的西方世俗自由主義意識形態,終於在進入後現代主義時期之後(1960-1970 年代)徹底控制了歐洲的社會文化,揭開了歐洲文明走向歧途並無法避免敗落的序幕。同一種力量,來自歐洲但是步伐要慢大約 50 年,也在美國社會文化中逐漸滲透,同樣是通過佔領高等教育領域的方式,於 21 世紀初期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正高度自信地開始全面摧毀偉大的美國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