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馬內利(以賽亞書第七章)
以賽亞書第七章至第十二章稱為「以馬內利預言篇」,多處經文清清楚楚預言彌賽亞降臨的應許:(1)本章14節預言了彌賽亞的名字,稱為「以馬內利」(主與你同在)。(2)第九章6至7節預言了彌賽亞以嬰孩的樣式出現,生為大衛的後裔,實現了上帝對大衛的應許。(3)第十一章1節,預言了彌賽亞雖然是君王之後,但出身寒微,被稱為平民「耶西之本」卻結果纍纍。「必有童女懷孕生子」(14節),當時確有此不平凡的事發生,使亞哈斯得到格外的信心知道上帝與他同在,而且在孩子未曉得棄惡擇善之先猶大二王必敗亡。其後,主耶穌的降生才是這預言的最終應驗,祂的救恩使「上帝與我們同在」才真正實現。
全家獻主(以賽亞書第八章)
以賽亞先知將自己和整個家庭都獻給主:除了妻子也蒙召作女先知之外(參閱8:3小字),同時夫妻二人都同意照上帝的吩咐將兩個親生兒子,取一個與上帝的拯救有關的名字:大兒子取名「施亞雅述」(7:3),意譯為「剩餘之民將要歸回」,以賽亞這樣做,是為了強調審判和恩慈的真實性,說明了忠信的族類是不會完全從地上消滅的。小兒子取名「瑪黑珥沙拉勒哈施罷施」(3節),意譯為「擄掠速臨,搶奪快到」(相信身為父母者,都不願意替自己的兒子取個這樣的名字),上帝藉此宣佈大馬色、撒瑪利亞、猶大都必遭審判,但敬畏祂的必不懼怕(12節)。你是否也願意將整個家庭交託主,在生活上為祂作見証?
預言救恩(以賽亞書第九章)
在以賽亞書第一章至第十二章中,先知發出猶大國遭審判的信息,而今日經文最前一段(1-7節)卻帶出一個異象:表示一位公義和興盛的君王,統治著一班從可怕的奴役中解放拯救出來的子民,這正是主耶穌基督降生的預言:這位君王有完全的人性(6節、參閱7:14),並有完全的神性:有政權(指祂所統治的領域)、名為奇妙的策士、全能的上帝、永生的父、和平之君。這個信息,給當時的以色列人一個安慰。直到新約時代,主耶穌藉著聖靈懷孕,從童女馬利亞所生,在世上顯出祂的神性和人性,最後為世人的罪死在十字架上,第三天卻從死裡復活,勝了死亡,凡信祂的,必得著永生(約3:16)。
亞述為杖(以賽亞書第十章)
我們在《舊約》中,經常看見一個事實:當以色列民犯罪之時,上帝會興起外族懲罰他們。在以賽亞先知時代,「亞述是我怒氣的棍,手中拿我惱恨的杖,我要打發他攻擊褻瀆的國民,吩咐他攻擊我所惱怒的百姓,......」(5,6節)。上帝使用當日在米所波大米的諸民中最好戰的亞述作「刑杖」﹐刑罰驕傲的以色列和猶大,但由於亞述人生性殘酷又自視過高,「主在錫安山和耶路撒冷,成就祂一切工作的時候,主說:『我必罸亞述王自大的心和他高傲眼目的榮耀』」(12節),最終「到那日,以色列所剩下的和雅各家所逃脫的,不再倚靠那擊打他們的,卻要誠實倚靠耶和華以色列的聖者」(20節),這是上帝拯救以色列民的計劃。
耶西的根(以賽亞書第十一章)
以賽亞書第十一章乃描述主耶穌末後掌權時的光景,基督的再來是要建立一個國(路1:31,32)。「從耶西的本必發一條,從他根生的枝子必結果實」(1節),耶西是大衛的父親(撒上17:12),「條」、「枝子」,指出基督是大衛的後裔,無論人如何失敗,環境怎樣變遷,上帝與人立的約永不改變。「當那日,主必二次伸手救回自己百姓中所餘剩的......」(11節),指基督再來時會第二次招聚以色列民,第一次的招聚,已發生在主前536年以色列民的被擄歸回。其中「他們要向西飛」(14節),非利士在西面﹔「埃及海汊(灣)」(15節),今日蘇彝士灣﹔「大河」乃幼發拉底河。上帝保護他們如同當日保護他們出埃及一樣。
感恩歌頌(以賽亞書第十二章)
這裡是以賽亞先知所寫的一首感恩詩,乃當「那日」(1節)耶和華上帝最高的旨意完成之時,祂的子民所唱的詩歌。全篇敘述兩方面的行動:(1)這是全國因被上帝的恩典所救贖而歌唱讚美祂(1,2節)﹔(2)這是先知對那些被拯救的國民說話(3-6節)。這首詩與摩西在出埃及記第十五章中,因以色列民得拯救脫離出埃及的奴隸生活所寫的詩歌相互對答(請詳細比對)。同時,上面各章提及:由於選民厭棄主,心存驕傲乃被責遭禍,但上帝的拯救者(11:1-5)必將他們召回,這拯救者的救恩亦同時臨及萬民(11:10)。故此,凡順服主的必蒙拯救。今日每個基督徒所傳講的,正是當日以賽亞先知向以色列民所發出的救恩。
外邦列國(以賽亞書第十三章)
以賽亞書第十三章至第廿三章是講論外邦諸國的預言。其中第十三、十四兩章乃關乎巴比倫,這預言在二百年後完全應驗了。「他們從遠方來,從天邊來,就是耶和華並祂惱恨的兵器,要毀滅這全地」(5節)﹐預言巴比倫在主前539年亡於瑪代人(但5:30-31),瑪代是中亞一大國,當日位於里海西南,在主前612年曾經與巴比倫聯合攻陷尼尼微城,滅亞述﹔其後於主前539年又與波斯聯手亡巴比倫,本章17至22節正預言這事。巴比倫帝國曾經在歷史上雄霸一時,由於背逆上帝,竟荒涼至永無人煙(20節),只有走獸、鴕鳥、野山羊(21節)、豺狼、野狗在華美殿內吼叫(22節),真是情何以堪!
一首輓歌(以賽亞書第十四章)
本章4至21節是一首輓歌,用語帶諷刺的筆法哀悼曾經雄霸一方的君王的死亡,雖然我們無法確定究竟是哀悼哪一位君王──有人認為是對猶大國影響至大的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明亮之星,早晨之子阿,你何竟從天墜落?你這攻敗列國的,何竟被砍倒在地上?」(12節)從第4節可知「明亮之星」是指巴比倫王,但因輓歌中所描寫的並非世上君王能完全符合,所以是指撒旦,而巴比倫王只是它手中的工具﹔同時,一旦太陽升起,這明亮之星、早晨之子必立即殞落,這也正是巴比倫王消失在歷史中的寫照。(29-32節)以賽亞先知預言欲與希西家王聯合對抗亞述的非利士將要滅亡。
預言摩押(以賽亞書第十五、十六章)
以賽亞書第十五、十六章預言亞述人毀滅摩押和摩押人逃亡的情況。「一夜之間」(15:1),是忽然而沒有預警發生的事。「我心為摩押悲哀,......」(15:5),這是先知的心懷,也是與上帝同心的証據。「你們當將羊羔奉給那地掌權的,從西拉(以東人的首都)往曠野,送到錫安城的山」(16:1),先知正呼喚摩押人重新投入猶大的保護中,而首先要做的,要獻上羊羔的常貢。「你們摩押人要為吉珥哈列設的葡萄餅哀歌,極其憂傷」(16:7),葡萄是當地主要物產之一,「但現在耶和華說,三年之內,照雇工的年數,摩押的榮耀,必被藐視......」(16:14),耶和華上帝對摩押人的審判,也正如雇工的年數那樣嚴謹的數算。
論大馬色(以賽亞書第十七章)
要了解本章的歷史背景,請比較第七章至第九章。「論大馬色的默示。看哪!大馬色已被廢棄,不再為城,必變作亂堆」(1節)。本章記亞蘭國和以色列國聯合對抗亞述失敗之後,亞述王提革拉毘列色在主前732年佔領了亞蘭首都大馬色。同樣地,由於以色列與亞蘭朋比為奸,「以法蓮(以色列也)不再有保障,大馬色不再有國權,亞蘭所剩下的,必像以色列人的榮耀消滅一樣,這是萬軍之耶和華說的」(3節)。不同的是,由於上帝對以色列民的應許,他們仍留有餘種(5,6節),「當那日,人必仰望造他們的主,眼目重看以色列的聖者」(7節),以色列被擄就會仰望上帝。我們也當謹慎,不要陷在「榮耀消滅」的困境中。
論及埃及(以賽亞書第十八、十九章)
以賽亞書第十八、十九章都論及埃及。十八章1節的古實河是指埃及的尼羅河,「唉!古實河外翅膀刷刷響聲之地」是描寫尼羅河上昆蟲極多的情況。714B.C.古實人在埃及地建立了一個古實王朝,為埃及第25王朝,當對他們差派「使者」(2節)四處尋求盟友對抗亞述(耶37:7-11)。十八章7節是預言在彌賽亞時代埃及人會到錫安朝拜耶和華。而十九章16至25節再預言在那時代埃及人朝拜耶和華,與此同時,埃及、亞述、以色列這幾個原本互相敵對的國家,也就和平共存了。「因為萬軍之耶和華賜福給他們,說:『埃及我的百姓,亞述我手的工作,以色列我的產業,都有福了』」(19:25),可見上帝是恩臨萬邦的神。
埃及古實(以賽亞書第二十章)
今日所讀經文雖然只有六節,卻是記述了一些重要的歷史。「亞述王撒珥根打發他珥探到亞實突的那年,他珥探就攻打亞實突,將城攻取」(1節)。這位撒珥根,就是亞述王撒珥根二世(主前722-705),他是提革拉毘列色三世的兒子,他的名字雖僅在此處提一次,但他征討敘利亞和巴勒斯坦地的戰役,卻是整卷《以賽亞書》預言的背景。而「亞實突」是在非利士地的一城邑,「那年,主前711年」正發動對抗亞述。(2-4節)以賽亞先知裝扮成戰敗國俘虜來提醒百姓,埃及將被亞述所擄。當時埃及正與亞述對抗,耶路撒冷則分支持埃及或支持亞述兩派,先知指責希西家倚賴埃及卻不倚靠耶和華是愚不可及的行為。
滅巴比倫(以賽亞書第廿一章)
「論海旁曠野的默示。......」(1節),「海旁曠野」指巴比倫城所在地。「......以攔哪,你要上去!瑪代阿,你要圍困!主說,我使一切歎息止住」(2節)。以攔在底格里斯河下游,他們是亞述和巴比倫世仇,在主前539年與波斯聯軍征服巴比倫,解除了各國所受的壓制(歎息止住)。「看哪!有一隊軍兵騎著馬,一對一對的來。他就說:『巴比倫傾倒了!傾倒了,他一切雕刻的神像都打碎於地』」(9節),在主前539年巴比倫終被瑪代波斯所滅。下半章則是關於亞拉伯的預言,「底但」(13節)、「基達」(16節)都是亞拉伯的一個民族,「一年之內」(16節)是強調亞拉伯人受的審判為時不遠。
論異象谷(以賽亞書第廿二章)
異象谷(1節),就是耶路撒冷,這是多有異象的地方﹔以賽亞先知對這無風起浪吶喊喧嘩的城問一個問題:你們這將有混亂困惑的日子臨到的城(3-5節),有什麼值得這樣歡樂?(2節)當仇敵出現的時候(7節),他們只仰賴自己的軍器庫﹐卻沒有倚靠耶和華(8-11節),上帝曾呼召他們悔改,他們卻加倍吃喝胡鬧,任性尋樂(12,13節),這種目中無上帝的做法,是絕對不會得到赦免的(14節)。第15至25節,則是論到政治上的事。我們正處於罪惡滔天的時代,既不可對每天發生的事置若罔聞,更不應任性吃喝玩樂,過著渾渾噩噩的日子,應當仰望上帝,為現今的時代禱告,向世人傳講救恩這異象。
推羅荒廢(以賽亞書第廿三章)
「論推羅的默示。他施的船隻都要哀號,因為推羅變為荒場,甚至沒有房屋,沒有可進之路,這消息是從基提地得來的」(1節)。推羅是當時稱霸世界的大商港(王上10:11,22),「他施」是今日的西班牙,「基提」則是今日的塞浦路斯。「看哪!迦勒底人之地向來沒有這民,這國......」(13節)。「這民」、「這國」指巴比倫,巴比倫圍困了推羅凡十三年之久(587-574B.C.)。「到那時,推羅被忘記七十年......」(15節),從尼布甲尼撒攻陷推羅,到巴比倫帝國滅亡,為時共七十年,巴比倫亡國後,波斯帝國讓推羅復興,直到主前332年,推羅終亡於希臘亞歷山大大帝手中。從歷史中可知,世界的君王,都是如此瞬間背叛、敗亡。
末後日子(以賽亞書第廿四章)
以賽亞書第廿四至廿七章預言主再來(末後日子)上帝的審判和祝福,是上帝最後戰勝邪惡的日子。在結構上來說,也是第十三至廿三章的總結。本章首先論到普世的受罰。「看哪!耶和華使地空虛,變為荒涼﹔又翻轉大地,將居民分散」(1節),說明臨到全地的荒涼乃是出於耶和華的作為,原因是「地被其上的居民污穢,因為他們犯了律法,廢了律例,背了永約」(5節)。上帝的作為就是人所違背的那些律法的執行,這事實使全地高傲的享樂盡成腐化。在萬民遭遇劇變中,不時聽見被贖的人讚美耶和華的聲音(13-16節),但不久這聲音又沉沒在受苦的人所發出痛苦哭號中。「高處的眾軍」(21節)指那些推動地上邪惡的邪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