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人陶器(耶利米書第十八章)
耶利米書第十八至二十這三章是上帝在窯匠的家中教導耶利米的話。「窯匠用泥作的器皿,在他手中作壞了,他又用泥另作別的器皿﹔窯匠看怎樣好,就怎樣作」(4節),土質有好有壞,但在窯匠手中,可造出他合用的器皿﹔以色列民達不到上帝的要求,上帝的恩典卻可以重造這毀壞了的瓦瓶。「他們就說:來罷!我們可以設計謀害耶利米,因為我們有祭司講律法,智慧人設謀略,先知說預言,都不能斷絕。來罷!我們可以用舌頭擊打他,不要理會他的一切話」(18節),這是耶利米第五次獨白(其他四次:11:18-23﹔12:1-4﹔15:10-21﹔17:12-18),他求上帝罰辦他們(23節),可見他當時實在處於極困難境況中。
且勝了我(耶利米書第十九、二十章)
耶利米先知的蒙召,實在代表著很多蒙召者的心聲:他未出娘胎上帝已命定他一生的道路(1:4, 5),但當他極度失望之餘,似又感覺到這是上帝千方百計要他走上這條路(20:7的「勸勉」一詞在22:16譯作「引誘」),並且帶有強逼性:「您比我有力量,且勝了我」(7節)。這種大膽的埋怨,只有約伯可比(伯 16:7-14)。從人的角度看,耶利米的事工可說是非常失敗,他傳道四十年,只得著巴錄一人,同時更被自己的同胞拒絕、憎恨、嘲弄、懷疑和逼迫。從上帝的角度看,他卻是成功了,因為祂只要求他遵從呼召傳祂的信息,事實上,耶利米也從來沒有懷疑過他的蒙召。上帝的忠僕,無須被「聽眾」的反應去左右上帝的旨意。
述說神旨(耶利米書第廿一章)
「耶和華的話臨到耶利米」的同時(那時),「西底家王打發瑪基雅的兒子祭司西番雅去見耶利米,說:請你為我們求問耶和華」(1, 2節)。可惜的是:當時,西底家朝中權貴主張親埃及,以對抗巴比倫,但耶利米從耶和華的旨意則警告王:假如背叛巴比倫,便會自招滅亡(21:1 ~ 22:9),其後西底家一意孤行,眾人反視耶利米為叛國(37:13)。事實上,「住在這城裡的,必遭刀劍、饑荒、瘟疫而死﹔但出去歸降圍困你們迦勒底人的,必得存活,要以自己的命為掠物(得回自己的性命)」(9節),耶利米正宣佈:若投降巴比倫可免一死,難怪猶大國首領視他為賣國,先知(上帝代言人)之難為,可見一斑。
奇妙降生(耶利米書第廿二章)
本章經文記錄一些歷史資料,「死人」(10節)是指不久前戰死沙場的約西亞(參王下 23:29)。(13-23節)則記約雅敬苛徵賦稅為自己建造宮室。「耶和華如此說:『要寫明這人算為無子﹐是生平不得亨通,因為他後裔中再無一人得亨通,能坐在大衛的寶座上,治理猶大』」(30節),這預言不是說哥尼雅沒有兒子,他至少有七個兒子,而是說他的後裔不能再登以色列王之位。哥尼雅既被咒詛無後裔繼大衛王的寶座,耶穌養父約瑟為哥尼雅之後,祂若是約瑟肉身所生的兒子,因這咒詛不能掌王權﹔但耶穌出自馬利亞一脈,她受聖靈感孕而生基督,故此基督的奇妙降生,奇妙地應驗了這預言。
公義苗裔(耶利米書第廿三章)
每一個時代,當上帝的僕人全力以赴力挽狂瀾之際,必有假先知出現,以魚目混珠方式,進行其混水摸魚的破壞。上帝從那些不負責任的猶大領袖(「不好的牧人」),論到一位好牧人(1-8節,參閱約 10:11-15)。當時候滿足,上帝要大衛家興起一公義的苗裔,祂必掌王權、以智慧行事,在地上施行公平公義,這正是指主耶穌的救贖大計。同時,耶利米先知為了關心當時那面臨災禍的猶大民族,不得不揭穿假先知的意圖,當日國內充滿邪惡(9-12節)﹐邪惡的先知充斥耶路撒冷(13-15節),那些假先知只會作夢(23-32節),並且自說預言(16-22節)。這個世代的情況更是變本加厲,我們要以耶利米的心志和行動面對。
擄七十年(耶利米書第廿四、廿五章)
「一筐極好的無花果,好像是初熟的﹔一筐極壞的無花果,壞得不可吃」(24:2),先知預言主前597年巴比倫人第二次擄掠耶路撒冷,百姓分兩種:好的要歸回,壞的一定消滅。「這全地必然荒涼,令人驚駭。這些國民要服事巴比倫七十年」(25:11),以色列人被擄共三次:第一次是主前605年約雅敬時期﹔第二次是主前597年約雅斤時期﹔第三次是主前586年西底家時期,「七十年」其中一種算法,是主前586開始到主前516年聖殿重建完成作結束。同時,由於耶利米的信息叫百姓放棄對抗巴比倫人而被誤會賣國,但也宣告在猶大受審判後,上帝也要審判巴比倫人(25:12-14),他們只是祂審判以色列人的工具。
先知獲救(耶利米書第廿六章)
耶利米書第廿六章2至6節是將第七章耶利米的聖殿講章引述。當時祭司和眾民聽後卻要置他於死地(8-15節),先知因此聲明:「但你們要確實地知道,若把我治死,就使無辜人的血歸到你們和這城,並其中的居民了,因為耶和華實在差遣我到你們這裡來,將這一切話傳與你們耳中」(15節),可見身為先知,為了將上帝的話傳給百姓,不惜冒險犯難,甚至犧牲性命。此時此刻,上帝興起國中長老(17節),從先知彌迦對猶大王希西家說預言(18, 19節)以及烏利亞(20節,此君身世《聖經》沒有記載)被殺的事(20-23節)向百姓作分析。結果,不畏死、不逃亡的耶利米,反而得以保存生命(24節)。
聖器被擄(耶利米書第廿七章)
「耶和華對我如此說,你作繩索與軛,加在自己的頸項上。藉那些來到耶路撒冷見猶大王西底家的使臣之手,把繩索與軛送到以東王、摩押王、亞捫王、推羅王、西頓王那裡。」(2, 3節)上帝再要耶利米用動作告訴猶大國:「繩索」與「軛」表明擄掠之將臨。而這必成的事實,「不可聽從你們的先知和佔卜的、圓夢的、觀兆的,與及行邪術的,他們告訴你們說,你們不至服事巴比倫王」(9節),既然猶大國因犯罪不能逃脫被擄的懲罰,只有先知耶利米的告誡最準確。不但如此,「論到那在耶和華殿中和猶大王宮中,並耶路撒冷剩下的器皿......必被帶到巴比倫存在那裡,直到我眷顧以色列人的日子。這是耶和華說的。」(21, 22節)
七十歸回(耶利米書第廿八、廿九章)
耶利米書第廿八章記述假先知哈拿尼雅大言不慚地欺騙百姓和他的死(16, 17節)。「先知耶利米從耶路撒冷寄信與被擄的祭司、先知和眾民,並生存的長老,就是尼布甲尼撒從耶路撒冷擄到巴比倫去的」(1節),耶利米書第廿九章是耶利米致第二次被擄的人的信。他要他們知道兩件事:一是他們不會很快歸回,須在被擄之地娶妻生子(4-7節)。二是不會永無了期地住在異邦,七十年後(10節)便要歸回。與此同時,在被擄之人中有假先知示瑪雅,寫信給耶路撒冷的祭司西番雅,說被擄的事必長久(29節),西番雅向耶利米讀出此信,耶利米斥責示瑪雅(24-31節),示瑪雅及他的後裔,更為此被耶和華刑罰。
另立新約(一)(耶利米書第三十章)
耶利米書第三十、卅一章是一氣呵成的。其中有十個應許:應許拯救雅各,醫治損傷(30:4-11),復興雅各(30:18-22),刑罰惡人(30:23 ~ 31:1),被擄的人歸回(31:2-14),將來的福樂(31:23-28),惡人必自食其果(31:29, 30),又應許設立新約(31:31-34),以色列將永存(31:35-37),耶路撒冷將重建(31:38-40)。這十個應許乃以古時上帝的呼喚作導言:「我以永遠的愛,愛你﹔因此我以慈愛,吸引你。」而以另立新約為依歸。此新約五個特點:上帝主動設立(31:31-34)、需寫在人心中(31:33),這約是另訂立的(31:31),這新約是普世性的(31:31),這新約是基於上帝的赦免(31:34)。
另立新約(二)(耶利米書第卅一章)
上帝在西乃山訂立的約,要求以色列人有順服祂的義務,但他們卻經常叛逆(32節),慈愛的父神仍然盼望與他們維持關係,所以耶利米先知宣告:上帝要另立新約,這是《舊約》中唯一題及「新約」的地方。耶利米了解到:百姓不能單靠西乃山之約得著救恩的盼望,他也知道另立新約不是建立在律法上,而是建立在恩典上,因為律法之約要求外面的順服,從歷史上看人是守不來的﹔新約是聖靈在人心中更新使人重生,而且是以上帝的兒子為中心,深深地植根在祂的寬恕中。祂親自差派獨生愛子(約 3:16),人若甘心接受(林後 5:14-17),每個人都可以得著主耶穌作救主,得著救恩(啟 3:20),這就是新約。
先知禱告(耶利米書第卅二章)
耶利米書第卅二章記載巴比倫最後一次圍攻耶路撒冷,時為主前587年,翌年耶路撒冷淪陷,早在588年,西底家懷疑耶利米降敵,城陷之時立即囚之於王宮的護衛兵的院中,直到全城陷敵才予釋放(卅八、卅九章),期間親友可以探望(8節)。而(3-5節)耶利米的預言,即將在第五十二章應驗。「巴錄」(12節)名意「耶和華所祝福」,他是耶利米的書記,也是唯一跟隨耶利米的人。其後,耶利米雖然照上帝命令在國破家亡的時刻買地,但必須在禱告中問明因由(16-25節),上帝的答案是:「在便雅憫地,耶路撒冷四圍的各處,......人必用銀子買田地......因為我必使被擄的人歸回,這是耶和華說的。」(44節)
大衛的國(耶利米書第卅三章)
耶利米書第卅三章是耶利米的「安慰之書」最後一段。這些預言,總意是:上帝的刑罰過後,猶太人要歸回故土,人心喜樂,百廢俱興。「成就的是耶和華,造作為要建立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是祂的名。祂如此說:你求告我,我就應允你,並將你所不知道,又大又難的事指示你」(2, 3節),當日猶太人被擄又回歸如是,今日我們所面對的人生同樣如是,多多倚靠上帝吧!「當那日子,那時候,我必使大衛公義的苗裔長起來﹔祂必在地上施行公義」(15節)﹐這稱為「大衛之約」(參撒下 7:16)。「在那日子猶大必得救,耶路撒冷必安然居住,祂的名必稱為耶和華我們的義」(16節),(17節)在主耶穌降生之時就完全應驗了。
擄西底家(耶利米書第卅四章)
「耶和華以色列的上帝說:你去告訴猶大王西底家,耶和華如此說,我要將這城交付巴比倫王的手,他必用火焚燒」(2節),這是先知耶利米對身為巴比倫王傀儡的西底家卻背叛巴比倫王,以招來殘酷報復的警告,此刻巴比倫最後一次圍攻耶路撒冷城(主前587年)。(8-11節)說明一件事:西底家沒有順服上帝的意願。因為當兵臨城下之際,西底家必須要照律法的定例釋放作奴隸的希伯來人(13-16節,申 15:12),更何況他與民眾為此立了約(8, 9節),但當他聽見幫助他的埃及軍已近,巴比倫要撤退之時(37:5),又強迫已重獲自由的奴隸回來服侍。「我向你們宣告一樣自由」(17節),是向西底家回應的諷刺講法。
一個榜樣(耶利米書第卅五章)
無論是利甲族或是約拿達這些名字,一般人對他們都很陌生,但正當埃及王在耶路撒冷廢了猶大王約哈斯而立其兄以利雅敬(代下 36:3, 4)那段日子,正是猶大國面臨被擄最混亂的時刻,國破家亡,人心惶惶,人已失去謹守的心,而利甲族人的表現,倒給以色列人一個好榜樣。利甲族是基尼人的後人(代上 2:55,參閱士 1:16),其中一位著名的利甲族人約拿達,約於主前842年追隨耶戶血洗亞哈家(王下 10:15-27),這次耶和華指示耶利米給他們一個試驗(1-5節),他們仍恪守二百五十年前祖先的吩咐(6-10節),耶利米藉此警告猶太人不可藐視上帝的約,祂又賜福(17節)利甲族人。這次也是耶利米象徵性行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