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宗教心理學家試圖從家庭這一角度,來探究對於基督徒家庭的後代,影響他們繼承並且持守父母的信仰的一些關鍵因素究竟是什麼。
美國社會學家 Scott Myers 試圖就這一問題提出一些可能的答案﹐他從一份前人對美國社會各階層近 500 對有宗教信仰的家庭的調查數據中進行再研究。(這些在首次受訪時均有 7 歲或以上年齡的孩子,隨後在 1983、1988、1992 年這些家庭再次受訪,1992 年時這些家庭的孩子年齡均超過 19 歲。)通過對這些家庭的採訪得到的數據進行的整理及比較,Scott Myers 得出了一些他認為的主要可能影響信徒後代信仰傳承的因素。
首先,他發現父母對於信仰的敬虔度和委身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子女在成年後(12年後)是否會對父母的信仰採取同樣的態度。父母的宗教虔誠度越深,孩子的宗教虔誠度就會受到越大的促進影響。
其次,父母雙方對信仰的委身程度是否協調﹐也會影響到子女的信仰成長。如果父母都能夠在每天讀經、禱告和參加教會的事奉等顯出一致的態度和做法,那麼這等於間接地告訴子女信仰在家庭中的重要地位。父母在屬靈上的合一將對子女信仰的成長帶來極大的支持和鼓勵。而這種影響,並不會隨著子女長大,搬出去獨自居住的緣故而逐漸減弱,相反,Scott Myers 認為父母在子女幼年時期對信仰的態度﹐將會持續在他們的一生中影響他們。
此外,父母在婚姻關係中幸福與否也會影響子女對於信仰的接受程度。研究表明,父母的婚姻越幸福,子女傳承父母信仰的可能性就越高。在那些充滿和睦,關愛的家庭氛圍中長大的子女,更易於接受與繼承父母的信仰。相反,在那些離異或者重組的家庭中長大的子女,其信仰成長顯然會受到負面影響。
除此以外,在其他研究中鮮有提及到的一點是:那些生長在傳統家庭結構中的子女往往更容易傳承父母的信仰。可能是受傳統的家庭倫理所薰陶,在那些有男主外,女主內,父親在大事上做決定等的傳統家庭中長大的子女似乎更容易接受父母的信仰。【註一】
這份研究報告就讓我想起早年我在「伊甸園」寫過的一篇文章—《離棄與回歸》,想跟大家再次節錄分享:
1996 年 5 月 13 日的《時代週刊》赫然登著葛培理牧師和他的嫡子 Franklin Graham (葛福臨)的父子照,與及顯目的大標題 --「浪子」。八十多高齡的蒼老的葛牧師兩手按著他兒子的雙肩,兩眼盯著前方,隱隱約約地好像聽到他在說:「孩子,這個福音的棒子交給你了!跑吧!神祝福你!」
看完這篇報導之後,心裡湧起許多衝擊和感觸。Franklin 從懂事那天開始,就定意要做一個悖逆的兒子。他酗酒、抽煙、聽 Rock & Roll 搖滾音樂、開摩托車。葛牧師經年為福音的緣故,在外奔波,教導兒子的責任就落在師母的身上,師母回憶 Franklin 年紀很小的時候,就在街上拾取別人吸剩的煙頭抽煙而上癮。師母教子心切,有一次特意買了一包煙逼他吸完,看他是否會因過量,厭惡而從此戒煙,沒想到 Franklin 即使一連嘔吐了五、六次也把二十支香煙完全吸完。Franklin 說:「不屈服給我極大的快感!」另外一次 Franklin 在餐廳鬧脾氣,師母氣得把他拉到外面,並把他鎖在車子的行李廂裡。當師母回來打開行李廂時,Franklin 還嬉皮笑臉的說:「我準備好點菜了:一個芝士漢堡不要肉的、一袋炸薯條、一瓶可樂!」
師母把 Franklin 送到基督教學校去寄宿,但他公然向學校每一條校規挑戰,並引以為樂;他打架、向公路巡警挑釁、飛車追逐、喜好收集槍械、聽流行音樂和沉迷烈酒,也喜歡開小飛機。在大學期間,有一次因為帶女同學過夜不歸而被勒令退學(而 Franklin 的理由是小飛機因大霧而沒有辦法回航!)十九歲那一年,他一個人駕駛飛機從倫敦運送一部壓土機到約但,他一手握著駕駛盤﹐另一手拿著白蘭地酒瓶,邊喝邊開飛機,順利完成任務。有一次,他還從朋友處借得一把機關槍,連發 720 粒子彈,把鄰居的一棵大樹射斷倒下,嚇得鄰居要報警才停止這場鬧劇。
Franklin 自己說:「我禱告,也去教會,但是世界上的東西太過癮,太吸引我了!我覺得把生命主權交給主就像被扣上一副屬靈的手扣,多麼不自由!我腦海中的神是一位高坐在天上,手裡拿著大棍子的凶神。如果我把生命交給衪﹐衪就盯著我往左跳往右跳,用棍子追著朝我身上打!」他說:「但同時我心深處也有一種說不出的空虛,好像少了一些東西,就是沒有喜樂,沒有滿足。」
在他廿二歲那年,葛牧師把他叫到跟前說:「孩子,你不能再三心兩意,沒有立場。你要就是選擇跟隨耶穌,要不就拒絕祂!」Franklin 滿肚子不高興,過兩天跟葛牧師的一個朋友參加了一個聖地的旅行團,就在耶路撒冷的一間酒店裡,他打開聖經重唸到羅馬書八章一節:「如今那些在基督耶穌裡的,就不定罪了。」Franklin 把香煙壓滅,跪在床前對神說:「從今以後,我是你的人了!」
終於在 1995 年十一月七日,葛老牧師生日的那天,葛培理佈道團的卅二人董事會終於全票通過對外宣佈任命 Franklin 作副主席,並且一旦葛牧師無法視事時, Franklin 即為當然主席和佈道團的執行總幹事。
看完這篇有血有淚的廿世紀的「浪子回頭」的故事,我心裡有幾個感受:
(1) 今日華人教會當中,多少愛主的弟兄姊妹和全職事主的人,他們的家庭不也有這樣的浪子和浪女嗎?這些孩子讓我們心焦、頭痛、丟臉、難堪!但別忘記連葛培理那麼敬虔愛主的神的僕人,他也有一個這樣的兒子!還有連全知全能全愛的神自己,不也出了一對活寶貝的兒子和女兒(亞當與夏娃)嗎?
(2) 有一些孩子是一定要走一段冤枉痛苦的「浪子之路」,就像蠶蛾一定要痛苦的掙扎才能脫繭而出,經歷新的生命。求主讓您能沉得住氣,繼續無條件的愛他們,接納他們,為他們禱告。
(3) 在您的孩子令您灰心、孤單、無助、絕望有時候,別失去了對您孩子的信心。葛牧師一直相信有一天 Franklin 一定可以被主使用,他對他的朋友說:「我想 Franklin 是有佈道的恩賜!你可以幫忙鼓勵他嗎?」老牧師也親口對人說:「Franklin 是 一個天生領袖人材,當他走進任何一個房間,所有的人都感覺得到他的出現。」
(4) 報導中說葛老牧師在 Franklin 一生中,因為服事忙碌的緣故,都扮演著一個遙不可及的父親形像。我不知道如果葛牧師能在家庭和事奉中稍作平衡,不忘有一些一對一單獨和 Franklin 在一起的時間,並且親口把上面對朋友說的肯定鼓勵的話對 Franklin 說,是否會縮短 Franklin 在世界流蕩的歲月,而能早日歸正,被主使用呢?別忘了今天回家親口對您的孩子說:「我愛你!我相信你!我肯定你!」特別是那個令您傷心失望的孩子!
(5) 另外,如果葛牧師能把「男事奉在外,女管教在內」的夫婦角色稍作調整,鼓勵師母和自己一起配搭事奉,自己也稍花時間建立和孩子間親密關係的話,師母的擔子會否比較不那麼沉重,Franklin 的叛逆會否不致那麼極端呢?
(6) 最後,我發現一個真理:殷勤服事主,願意愛主的人,他們的家庭就是一個屬靈的戰場。葛牧師和師母為了許多人福音的好處,幾乎失去了自己的孩子,若不是神額外的恩典,若不是有許多弟兄姊妹用禱告托住這個家庭,可能他們已經老早家破人亡!我呼籲您為您們的牧者和他的家庭禱告!逼切禱告!
另一個研究顯示,家庭結構和宗教信仰傳統是影響子女對信仰建立委身的重要因素。父母離異造成的家庭結構失衡,使子女生長在一個不穩定的環境中。心理學家 Lawton(2001)發現,相比生長在一個正常家庭中的孩子,離異夫婦的子女較前者有高出 62% 的機會從某個信仰改變到另一個信仰,甚至放棄其信仰,成為無信仰人士。
這個研究也發現,父母離異的變故,在不同宗派背景的家庭中,對子女的信仰影響程度也不同。
對於天主教徒來說,父母在其幼年時期的離異很有可能導致其改變信仰宗派;較之正常天主教家庭後代,他們會有 1.6 倍多的可能性轉變成為溫和派基督徒,2.6 倍多的可能性轉變成為保守派基督徒,2.2 倍多的可能性成為無信仰主義者。總而言之,家庭離異大大增加了子女放棄其原有信仰的可能性。
由此可見,父母的離婚對子女信仰產生的影響,具有巨大的負面作用。而想要彌補家庭破裂的創傷對子女所造成的心理影響,只有靠社會,特別是教會去打破現有的人際界限模式,去尋求創造一種新的可以代替的社會關懷模式。付出更多的關愛給那些單親家庭的子女,用真愛來詮釋基督信仰的真諦。【註二】
雖然 Scott Myers 和 Lawton 的研究對象是美國社會的家庭﹐但是對於華人教會同樣具有啓發和借鑒價值。聖經《箴言》22:6 說:「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在現今社會各種扭曲的價值觀充斥其中的狀況下,如何造就敬虔的下一代不僅是每一個信徒家庭的挑戰,更是值得「家新人」認真思考的問題。如果我們可以在年輕一代中播下屬靈的種子,加以呵護,那麼12年後他們就會結出三十倍、六十倍、一百倍的果子。
【註一】香港大學與澳門大學《信徒靈性發展研究》一篇有關「子女傳承信仰的關鍵因素」文章:Myers, S. M. (1996). An interactive model of religiosity inheritance: The importance of family context.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61, 858-866.
【註二】香港大學與澳門大學《信徒靈性發展研究》一篇有關「家庭解體引發子女出走信仰」文章:Lawton, L. E., & Bures, R. (2001) Parental divorce and the "switching" of religious identity. Journal for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Religion, 40, 9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