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從《新疆基督教史——兼地區簡史》中﹐細心的讀者可以看到基督教由西向東﹐最終傳播到東亞的 "足跡"﹐是對 "中國基督教史" 非常寶貴的補充。作者以嚴謹的史學論述方式附有大量詳細腳註﹐由於篇幅所限在此不得不予省略﹐需要作深度研究的讀者可去原文網址查核: 中國基督教理學協會(www.ccta2009.org/2012/08/blog-post.html)。
第二章、19 世紀前的新疆基督教歷史概況
19 世紀前基督教在新疆地區的傳播,最早的記載可以追溯到公元 6 世紀上半葉。在這個漫長的歷史階段中,基督教主要是以景教的方式在新疆地區傳播,並在東敘利亞教會(景教總會)的遙控管轄之下,向東以新疆地區為前沿,輻射整個西、中蒙古草原和中國北方地區(東至北京,南至黃河流域)。期間,高度文明的突厥民族是景教的主要信仰群體,並經歷了初期傳播(6世紀上半葉—556年)﹔西突厥汗國•中國唐朝•吐蕃時代(552-751-840)的穩定發展﹔東西回鶻汗國時期(840-1130)在伊斯蘭教勢力擴張下的大規模發展﹔西遼時期(1130-1218)的維持和生存﹔蒙古帝國時期(1206-1368)的繁榮與復興,這五個主要的歷史階段。
蒙古帝國時期,不僅新疆地區,在整個帝國范圍內,包括元朝中國,由於蒙古皇室的影響,景教都出現興盛的局面﹔而維吾爾族景教徒馬考斯擔任世界景教總主教期間,更是將整個景教歷史推至高潮。這個時期,也有少量的天主教在新疆西北部地區傳播。至 14 世紀末,新疆地區被蒙古東察合台汗國全面伊斯蘭教化。16 世紀初,中國明朝勢力退出新疆東部,新疆北部在准噶爾帝國蒙古人當中,盛行喇嘛黃教。18 世紀中葉,當滿清中國消滅准噶爾人佔領新疆後,除了伊斯蘭教,已經沒有任何其它宗教在這個地區公開存在了。
在探討這個地區的基督教歷史之前,需要首先介紹一下景教的來源。
一、景教介紹
由於《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在中國和亞洲基督教歷史中的重要地位,我們需要首先探討景教在當時中原的發展歷史,然後再探討在新疆地區發展的歷史。同時也因為,景教在中國的流行,主要是以首都長安(西安)為中心,而長安作為國際都市,也成為漠北蒙古草原的遊牧民族接受景教和其它外來宗教的窗口﹔後來,一些當中有景教徒的突厥和蒙古民族進入新疆地區,強化了這個地區既存已久的景教。需要注意的是,新疆地區的景教,是大西域地區景教教區的宣教結果﹔而長安的景教,可以看作是景教勢力范圍從新疆地區向東亞擴張的結果。
1、景教傳入中國
基督教自從使徒時代開始,以保羅為首的宣教士在聖靈的帶領下,從敘利亞的安提阿教會出發,在馬其頓的異像引導下,將福音從耶路撒冷開始,向羅馬歐洲大陸方向傳播,奠定了福音自西向東在地球上傳播的歷史格局。[1]
然而,上帝並沒有冷落東方人,歷史証明了祂對普世的眷顧和恩典。根據《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記載,公元 635 年(唐•貞觀9年),時值波斯帝國薩珊王朝(Sassanid,224-651年)面臨伊斯蘭教阿拉伯人(中國稱之為 "大食國",波斯語 Dazis 的音譯)的威脅,[2] 波斯帝國的基督教涅斯多留派(Nestorian)傳教士阿羅本,[3] 來到唐朝首都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受到唐太宗的歡迎,[4] 正式將基督教傳入中國,被稱為景教。"景者大也,照也,光明也",這是根據《約翰福音》中 "耶穌是世上之光" 的教義而命名的。[5] 時逢唐朝最為成功的皇帝唐太宗執政(626-649),史稱 "貞觀之治",實行宗教自由政策,但唐太宗本人熱心於佛教。[6] 在隨後的唐高宗時期(650-684),景教的規模可觀,"於諸州各置景寺,......法流十道,寺滿百城",可見景教已經發展到全國范圍。[7] 到了唐玄宗時期(713-755),景教進一步得到重視,空前繁榮﹔至唐代宗時期(763-779),皇帝甚至慶祝聖誕節,景教發展在中國達到第一次小規模的興盛。[8]
[9] 公元781年2月4日(唐德宗建中二年一月七日),《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被立,由涅斯多留宣教士景淨(意思是亞當 Adam)口述,朝廷參軍呂秀岩書寫,記載了景教在中國傳播的歷史狀況。除碑名外,碑文共有 1,780 個漢字,正文 1,695 字﹔連同側面,一共記錄了 82 位景教徒的名字,其 中 63 個景教徒的漢文名字有對應的敘利亞文名字,沒有漢文對應的敘利亞文名字的是 19 個(應該是來自波斯的涅斯多留宣教士的名字)。1623 年或 1625 年(或之間),明朝天啟三年或五年,該碑在西安城附近被發掘,字跡依然清晰。
(圖2-1 陝西省西安市附近發現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出自朱謙之的《中國景教》:王亞榮提供)
(圖2-2 陝西省西安市附近發現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側面部分景教徒的漢文和敘利亞文的名字,出自《蒙古帝國忽必烈時期兩個維吾爾族景教徒的遊記》)
[10] 然而,立碑之後六十四年,至唐武宗皇帝,由於道士趙歸真進言,於會昌五年夏七月(845年),下詔 "毀天下佛寺,勒令僧尼還俗",史稱 "會昌滅法",主要是打擊以佛教為主的外來宗教。因此,景教、摩尼教和火祆教(Zoroastrian 又稱瑣羅亞斯德教)也被取締,共計 2,000 多信徒被勒令還俗,包含外國人被驅逐。景教從此在中原地區敗落。當然,與佛教被勒令還俗的 26 萬 5 千信徒相比,景教對當時中國民間的影響力還是很小的,始終沒有實現真正的地方化。然而,僅僅兩年之後,公元847年,新的皇帝唐宣宗就恢復了佛教的地位,但繼續禁止景教、摩尼教和火祆教。[11]
當時的羅馬帝國被中國稱為大秦國,而這些涅斯多留派的宣教士是從波斯而來,但是在碑文中卻稱 "大秦景教",教堂也為 "大秦寺",宣教士是 "大秦國大德阿羅本",景教徒被稱為 "大秦寺僧"(也稱為白衣景士)。[12]
[13] 根據中國唐朝史籍《唐會要》中記載的皇帝聖旨內容,說明了宣教士阿羅本是 "波斯僧",從遠方 "將經教來獻上京"。另一份聖旨說:"波斯經教出自大秦,傳習而來,久行中國",接著又說:最初建教堂的時候,本來是取名為 "波斯寺",但是追根求源,應該將其 "改為大秦寺"。下令改名的這份聖旨,是唐朝天寶四年(745)九月頒發的。此外,唐朝文獻還稱之為 "大秦胡寺"、"波斯胡僧"。根據上一章所提到唐朝時期將西域的 "赤發藍眼" 的雅利安—印歐人稱為 "胡人",由此可以推斷,這些早期的景教宣教士很可能是波斯當地的白種人。畢竟,伊斯蘭教和阿拉伯人對波斯的征服,是在阿羅本等第一批胡僧到達長安一年後才開始的,而波斯的突厥化是 11 世紀才開始的,且主要集中在土耳其地區。
由此可見,這些涅斯多留宣教士給唐朝的印象是,他們代表的是正統的來自羅馬帝國的基督教,盡管他們是從波斯而來。當時,景教被中國稱為 "波斯教"、"經教" 和 "大秦景教"。到了元朝,景教堂被稱為 "十字寺"。[14]
基督教的宣教士注重《聖經》和經典神學著作的翻譯,重視神學思想成果的書面積累,以及文化和教育的推進,從早期教會時代就是這樣。截止 1943 年,在中國領域主要是敦煌發現的景教文獻漢文譯本多達 10 部,除了一、兩部可能是偽作,其餘的包括《大秦景教三威蒙度讚》、《尊經》、《一神論》(含三冊)、《序聽迷詩所經》、《志玄安樂經》、《大秦景教宣元本經》、《大秦景教大聖通真歸法讚》和《大秦景教宣元至本經》。[15] 另外,《尊經》記載了 35 種景教經名,還指出景教敘利亞文經典多達 "五百卅部",其中由景教宣教士景淨(口述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文的那位宣教士)所翻譯成漢語的經典超過三十部。[16] 這些文獻都是屬於公元 8 世紀的景教經典。由此可見,景教經典在唐朝時期是相當豐富的。
此外,景教宣教士們還給中國帶來了先進的醫學、天文和機械制造知識。[17]
[1] 参看《圣经·使徒行传》,第16章:6-10节。
[2] 朱谦之:《中国景教》,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63-64页。
[3] 陈怀宇:《景教在中古中国的命运》,《基督教与中国》第一辑2003,主编王忠欣,第14页。
[4] 乐峰:《简论中国基督教》,出自《基督教与中国》第一辑2003,主编王忠欣,第33页。
[5] 朱谦之:《中国景教》,第15页。
[6] Valerie Hansen, The Open Empire, A History of China to 1600, (W. W. Norton & Company, Inc.:US, 2000), 第196-197页.
[7] 方豪:《唐代景教考略》,摘自《中国史学》1936年第1期,第864页(全文1,3000字)。
[8] 朱谦之:《中国景教》,第73页。
[9] 本段参考朱谦之:《中国景教》,第74-75,223-230页;《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碑文。
[10] 陈怀宇:《景教在中古中国的命运》,第16页;朱谦之:《中国景教》,第75页;乐峰:《简论中国基督教》,第33页。
[11] Valerie Hansen,The Open Empire: A History of China to 1600,第242页。
[12] 参看《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碑文。
[13] 本段参考朱谦之:《中国景教》,第195-196页。
[14] 同上,第199页。
[15] 朱谦之:《中国景教》,第114-115页。
[16] 同上,第271-272页。
[17] 周菁葆:《西域景教文明》,刊登于《新疆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第36页。